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
2016-07-05魏小玲陈建于学军
魏小玲 陈建 于学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样化新型网络媒介不断涌现。微博作为一种成熟的网络文化载体,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微博对于学生思想影响的利与弊,以有利因素为依据,提出了以微博文化为载体在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博文化 思政教育 網络媒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这个成熟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点滴、关注时事热点、结识朋友的重要平台,成为学生们表达情感和观点的舞台。微博经过几年时间,已经实现了互联网时代人与网络间的无障碍表达,但微博在运用上却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思政工作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必须与时代接轨顺应学生们的潮流,在新的媒体视域下重新认识和理解传统与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心理疏导和舆论引导作用,更好的利用微博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微博概述与特点
所谓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2006年在美国出现。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获取和传播的平台,是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可以进行个人社区的组建,并通过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实现信息分享 [1]。正因为微博短小方便,才能取得比博客更大的成功,赢得亿万人的青睐,主要由于以下特点:
第一、微博文化可接受范围广。微博讨论的内容无明确限定,可以随个人喜好或心情编辑。文字比较随性,无需特意雕琢。因此微博不受文化层次限制,而被广为应用。无论是否满腹经纶,还是腹内草莽,均能够在微博平台中畅所欲言,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第二、传播信息渠道多样性。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简单快捷的注册,便可登录微博进行信息发布。同时,微博接收也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任何人均可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多媒体信息。特别是铜过手机客户端,只要一点便可以畅享微博。
第三、互动内容丰富多样。微博上发表的内容丰富多样,人生感悟、社会新闻、生活百科等均可发表。而且发表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表述, 还可以通过音频、图片等形式记录生活点滴。因此微博深受青年大学生的追崇,可以满足青年人追求个性、追求潮流和抒发情感的需求。
2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微博成为新的交流平台后,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其使用群体越来越广。微博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改变,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积极影响。
第一、微博可以作为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学业期间会面临学业、情感、就业等问题。学生们通过微博关注又多了一个情感得以释放的窗口。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不经实名认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有过多的顾虑。大家可以更加自如的抒发情感,表达观点互相间是平等的关系。通过微博平台,好的、积极的观点可以迅速传播,各种领域的问题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层面和认知面[2]。总之,微博可以使大家在网络平台上自由交流,不会受现实生活的困扰,而且安全合法。
第二、微博的即时通讯,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高校,学生对老师是十分敬畏的,师生之间总有一层难以逾越的鸿沟。微博具有开放性、积极性、双向互动等特点,师生间可以突破传统的思想教育瓶颈和局限,建立和谐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微博,学生可以倾吐心声,各抒己见;而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加了解、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们积极的观点、情感加以肯定,对于偏激、消极的想法能够及时发觉并加以开导。通过微博平台这种更加潮流化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对话空间会更加自由和谐,之间的隔阂会逐步缩小。
第三、借助微博,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教育者可以借助微博,采用更加直观、新颖的手法传播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更加幽默诙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谈。在这种新的方式下,学生们更容易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也更容易接受老师们的中肯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思想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运用微博平台,教师可以获取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枯燥的内容。教师将积极、正向的内容转化成思政教育素材搬到课堂上,继而使思想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通过微博平台,教师们也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转载,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3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
虽然微博文化的积极面值的肯定,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负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微博网站恶意链接、低俗内容可能毒害学生的思想,动摇价值观。微博依网络为载体,由于目前网络信息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微博信息难免鱼龙混杂,不可避免的一些恶意网站会在微博平台上设置链接,宣传黄赌毒文化,不良信息无法得到彻底限制。这使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增加了被三毒信息毒害的可能性。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极可能动摇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第二、微博文化传播迅速,不良信息的传播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微博的便利性、迅速性和互动性,一旦信息发出后在短时间内会迅速传播。目前微博平台没有较好的法律约束和屏蔽措施,因此一旦一些反动言论被不法分子传播后,很难得到控制[3]。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成熟,一旦涉身其中,将承担法律责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降低微博信息传播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通过微博平台发布思政教育主题内容易被忽视。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自己的微博,但主要发布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学校相关信息。主要包括高校的政策、新闻以及活动通知,能够涉及到思政主题教育的内容极少,而且大部分表述形式刻板,无法激发学生关注热情,更难实现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和交流。未能充分发挥微博平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
4 有效发挥微博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微博的独特优势,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時效性,已经是亟待研究探讨的课题。只有充分了解微博的思政教育功能,积极摸索出高校微博思政教育宣传策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微时代”校园文化。
第一、优化微博信息,净化微博环境。我们对微博文化的担心主要源于微博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因此高校需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微博内容的监管,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使网络运行更加科学规范。及时过滤不良信息,极大限度的保证高校微博信息的纯粹性,尽可能防止不良信息、反动言论肆意蔓延。同时要将微博运营网络管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责任观念、自律观念以及爱国主义信念,不轻信、不散播。不断提高使用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构筑一道抵御不良信息冲击的“防御墙”。
第二、结合实际,丰富微博思政教育话题。高校可以凭借微博信息发送简明快捷,传播快等特点,借助官方微博将思政教育话题以及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以积极向上、幽默诙谐等多种新颖方式进行表达传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高校微博的重要性,并乐意参与到微博话题讨论中。学校应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让思政教育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田[4]。
第三、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微博体系。高校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微博文化在学校思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应与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及时获取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态,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扩大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效应。高校微博平台可以邀请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编辑正面思政教育内容,让学校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拉近距离。
5 结语
在微博兴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需要跟进时代潮流,借助微博这个载体,与学生间建立沟通桥梁。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将新思想、新观点传达给学生们,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申涛.微博、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3):163.
[2]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9.
[3]陈雪.在微博平台下浅谈大学生思政工作[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8):79-80.
[4]吴谢玲.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3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