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2016-07-05杨瑞
杨瑞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对于一门抽象的数学而言,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进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对于一门抽象的数学而言,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大脑容易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常常变换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案例1】
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1.屏幕上首先出现河、山、大桥背景的画面,然后出示一道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300米,以900米 / 分的速度通过大桥,桥长2400米,问火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2.接下来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桥头时或车尾刚刚走过桥的另一端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大桥。3.闪烁的线段图,然后分析火车通过大桥的距离和桥长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地数量关系并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案例2】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温州二中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创建二期工程前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幾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在《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具有直观、动感、形象、丰富、多彩等集形、像、声于一体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课堂质量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实施观察、探究、发现、猜想、验证等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变得自然且印象深刻,使较抽象的、深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获得有力的支持,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成为可能并得到落实。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拓宽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2]《新一代2011年第7期》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