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概念的嬗变谷菁菁

2016-07-05许鹏皓

大东方 2016年5期
关键词:嬗变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摘 要:意识形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自特拉西的创立、马恩的发展以及其后继者的继承、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意识形态的概念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解释。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嬗变

意识形态(ideology)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虽然研究与使用它的学者不胜枚举,但它却无一个标准的定义,因为每一种概念的提法都会受到挑战与反驳。不可否认的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嬗变过程不仅体现着时代与理论的发展,更是其不断丰富自身的过程。

一、马恩之前的意识形态概念

我们无法明确确定意识形态概念最初来源于谁,但普遍认为这一词是19世纪初被法国人率先使用的,因此理论界公认的概念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特拉西。他认为意识形态是 “观念的科学”,是一种“理性政治学”,并不只是纯粹性的知识论研究。特拉西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改良社会,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以便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中并无贬义,而是一个中性词。特拉西“理性社会”的想法受到了拿破仑的赏识,但由于后来的政治观点存在差异,与拿破仑发生了分裂,拿破仑便把意识形态概念附加贬义流传至今。他轻蔑地称特拉西是“险恶的形而上学家”与 “意识形态家”,认为意识形态“把政治、立法建立在一种从第一原理推论出来的种种玄妙原理的形而上学上面”,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至此,意识形态也就脱离了特拉西的单纯的学术本意,染上了政治色彩与玄学的恶名,成了人们加以批判的对象。

后来的学者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源头众说纷纭,但基本大体分为两大派。即一派继承培根的思维,如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马克思等人,从否定立场上使用这一概念;另一派则继承特拉西的思想,从肯定的立场上使用这一概念 ,这也是后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普遍认同的方向。

二、马恩的意识形态概念

马克思最先提到意识形态一词,出自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人们迄今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这里所说的“种种虚假观念”,便是他们所认为的意识形态的本质,也是他们所要批判的对象。可以看出这里的意识形态是个贬义词,但它是就一般意识形态而言,其贬义也是有特定所指的。而在1859 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隐约提到意识形态的次数也并不少。他认为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围,而作为物质力量组成的上层建筑,完全不应该把意识形态包括在内。意识形态产生于现实的社会存在之中,是现实在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虚假反映,它只不过是统治阶级“自己为自己编造出诸如此类的幻想”,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的稳固,通过某些“合理性”的手段与适时的让步,把本阶级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并使民众信以为真、无“理”反抗。马恩认为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服务于阶级斗争的,并在此过程中,确立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而作为科学认识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则必然要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克服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因此,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在马恩那里是具有否定性与消极性意义的。

三、马恩后继者的意识形态概念

葛兰西在马恩思路的基础上,针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明确定义为阶级意识,并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他认为,国家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总和,所以资产阶级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固,仅仅通过暴力是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自己,必要时做出让步与妥协,达到对人民群众意识形态的控制。可以说谁占领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就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因此,马恩的意识形态概念一词在葛兰西那里否定色彩逐渐消退。卢卡奇则是将意识形态等同于物化意识,即异化意识割裂了劳动产品和劳动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劳动产品相对于劳动者而言成为异己的東西。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取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即阶级意识的成熟度。在卢卡奇的思想中,意识形态的概念也同葛兰西相近,带有肯定性的因子。马恩的后继者,之所以对意识形态的定义有所改变,并不是否定了马恩的思想,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也在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阿尔都塞,深受结构主义的影响,主要是从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一文中,他将意识形态归于历史范畴,强调意识形态的真假问题。而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则强调意识形态的社会功用。阿尔都塞也因此在意识形态概念界定的基础之上对科学与国家机器作了独到的解析和见解。哈贝马斯吸收了韦伯的社会合理性思想与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的批判,提出了他的非目的、非功利的交往理论,这也就是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形式。豪克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存在两种社会形式,即社会成员彼此协作、共同劳动的水平形式与国家力量自上而下的垂直形式。而意识形态力量就是后者垂直形式的力量,对它的批判便是用水平形式来反抗垂直形式。可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着重发展了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的含义,这与马恩所侧重的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意识形态是有差异的,他们对马恩思想既有所继承,又对意识形态有所新的发展。

总之,意识形态概念的嬗变体现着时代的发展,更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发性。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意识形态本身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与发展马恩的意识形态的批判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译.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8

[3][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著,曹雷雨译.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4][法]阿尔都塞著,顾良译.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

作者简介:

谷菁菁(1989—),女,汉族,河北唐山市人,研究生在读,单位:河北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

许鹏皓(1991—),男,汉族,河北保定市人,研究生在读,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经济哲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嬗变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