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育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6-07-05段明玉
摘 要: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空前快速发展的十几年。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在不断调整自身专业结构,改革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实行教育创新,但在现实中高校教育创新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高校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教育创新;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可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是推动高等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高校历史使命的重大战略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高校教育创新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
一、办学定位不清晰
传统的大学办学模式与政府的集权管理有关。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相互间的传统关系正在转化,但大学还没有完全从以往政府集权管理的模式中真正走向依法自主办学。长期以来,高校学科专业的名称及设置完全由政府决定。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科专业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而后者往往是新专业、新学科、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因此,在大学办学定位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有更多的学科专业发展的自主权,这也是大学从自身传统与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办出特色的基础,是应该加以培育和提倡的。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多样化的今天,高校因办学类型层次的差异、地域的差异、举办主体的差异、服务面向的差异、办学模式的差异、学科专业设置的差异、管理水平的差异、资源占有及资源配置的差异也会加剧高校之间的竞争。“大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组织,其运动发展具有规律性”。[1](P.134)面对这样的竞争,政府要正确规划和引导各个高校的办学定位,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条件引导学校在自身的类型和轨道上运行,引导学校在自身的社会分工上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建立新的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使高校在自身的办学层次上办出特色。
二、管理体制较滞后
从教学方面看,我国现行的本科教学制度,是一套以管理者为本位,以教学控制为中心的制度。这一制度是对教学的控制过程,而对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不足,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首先,教育教学体制上的缺陷。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延续至今,大学本科专业划得过细过窄。学生入学时,不管是自愿还是无可奈何地调剂进入某个专业,只要跨进大学校门,就被限定在某一狭窄的专业学科,要转换专业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学生中“不喜欢”当前所读专业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学非所爱”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表现为教学模式的整齐划一。现行本科教学计划、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是同一的,学生缺少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自由。一方面,学生喜欢的课程难以开出,或开出了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又不得不必修、不得不考试。大学现在虽为学分制,但却是学年制下的学分制。学校对学生统一排课,统一毕业,学生不管有多强的学习能力和空余时间,不修满四年,学生就不可能拿到毕业所需要的全部学分。所以要坚持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拓宽学校课程内容和学科范围,使用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2](P.78)
从科研方面看,从事科学研究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性任务。由于高校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目前,衡量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常将科研成果作为一个重要标准,这就促使各高校对教师提出科研要求,要求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完成多少科研工作量。这种科研工作量,具体到要有什么级别的课题、项目,要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多少文章等。这对于推进高校的科研发展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但由于科研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使得高校教师纯粹为了评职称而进行科研,为了完成科研工作量而进行科研,根本谈不上创新。
三、教育投入不充足
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是关于教育经费的投资主体与投资客体关系的变革,以及它们的职、权、利的重新划分,其目的是要使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能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它关系到谁来办学、办什么样的学以及如何办学的根本问题,因而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将与办学体制改革、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及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等紧密相联。因为教育经费就是办教育的资源,任何教育工作活动没有相应的经费作保证都将成为泡影,所以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体系中的基础改革,它的改革成效将制约着其他一系列改革,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投入,从科研、实验室设备等方面加大了投入,高等教育的“硬件”(基础建设)和“软件”(实验条件)也有了大幅度的升级和改善。国家也制定政策,保证教育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已经达到4.28%。但对于高校而言,对高校的投入因为扩招的影响,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满足教学场地和学生活动空间的需要。因此,即使近些年有所改善(近五年均达国民生产总值的4%以上),但因长期积累的投入的不足,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真正用于高等教育创新的投入在总体份额中,分得的蛋糕极少。目前高教经费仅仅维持运转,很难提供发展的需要,更难进行创新。另外,教师待遇偏低导致教师流失量不断增加,师资队伍不稳;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和老化及实践环节经费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某些政策性措施出臺事实上限制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资水平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甚至也难以满足现有教育事业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光钦.大学改革:功利的陷阱与出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段明玉,安徽宿松人,汉族,职称:政工师,学历:硕士。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