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商行需开创特色经营之路

2016-07-05韩英彤

中国外汇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优势商业银行经营

文/本刊记者 韩英彤



城商行需开创特色经营之路

文/本刊记者 韩英彤

郭田勇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只能是“不求做大,只求做好”。城市商业银行应力求在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依靠其特色业务发展成当地的佼佼者。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商业银行(下称“城商行”)需要面对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金融脱媒”及互联网金融冲击等挑战,寻求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其必然选择。如何结合城商行的发展优势,克服其转型劣势,开创其具有需求特色的转型之路,值得探究。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他认为,城商行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城市居民这三个基本方向来调整其业务方向,这也是其转型的大方向。城商行的发展只能走“不求做大,只求做好”的特色经营之路。为此,其要根据自身的业务专长,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力求在其服务领域和细分市场打造出业务特色,培育比较优势,塑造差异化竞争力。

郭田勇

=中国外汇 G=郭田勇

:现阶段,全国商业银行均面临转型压力,城商行自然也要面对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您如何看待城商行的未来转型发展?有哪些转型路径是城商行可以选择的?

G:转型是整个银行业的必然趋势,城商行自然也要面临转型发展。面对经济转轨和经济新常态的复杂环境,我国未来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方式也会逐步发生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更需要银行业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亦是其应有之义。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是不同的。就根植于地方城市发展的城商行而言,结合其自身规模、实力以及业务开展特点来看,其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服务城市居民这三个基本方向来调整业务方向,这也是城商行转型的大方向。

现阶段,各家城商行都在朝着这三个方向积极探索。有的城商行发展基础较好,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万亿量级,规模较小的城商行资产规模也在百亿。总体上,城商行的转型发展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关系很大,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和监管政策结构等方面的约束。尽管这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转型发展的大方向是相同的。

其中,城商行的零售业务应以发展社区银行为重点,服务小微、服务社区是其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城商行发展社区银行也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建议把握服务社区银行的转型业务方向。同时,建议城商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要注重投行业务的发展。由于之前城商行业务比较单一,手段少,所以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要利润增长极的投行业务,就成为城商行的现实选择。总体而言,发展社区银行、投行业务对于提升城商行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您认为城商行的转型发展难点与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城商行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这些发展难点?

G:从1995年全国第一家城商行成立至今,城商行已经走过了21年的探索与发展之路。城商行转型发展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存在多年沉疴、历史包袱重,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式经营。其经营压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利润空间甚至是生存空间的挤压。此外,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吸引高端人才也较为困难。而更大的问题,是在业务开展方面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同样的业务推广,城商行会受到无法跨区经营、无法布局更多网点的限制,而诸如推广互联网金融、建立电子系统等业务,则会面临投入产出较低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商行转型发展确有其困难的一面。这不仅有其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政策的限制。

城商行的优势也很明显,城商行规模小,管理上一般只分为总分行二级,不像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往往要分三级四级管理。而船小好调头,推新业务的决策链条短,有利于业务的灵活调整。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城商行的外部支持比较强。由于根植于地方经济发展,城商行往往能得到地方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相对而言,在激励机制方面对其也更容易进行考核和约束。这也是城商行转型发展的优势所在。

对于城商行如何在转型发展中扬长避短,破解发展中的难点,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城商行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既有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结合城商行的特点,其发展只能遵循“不求做大,只求做好”的原则。既然在规模上无法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那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细作,找准自己的优势业务领域,将城商行发展成为当地该项业务的佼佼者。这还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

:当前,城商行应避免“千行一面”同质化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您认为,城商行应如何发展差异化业务?

G:城商行寻求特色发展应是其战略转型的总体定位和基本方向。但城商行发展差异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差异化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现阶段,如果城商行业务不寻求差异化、不发展特色业务就会直接面临无法生存的问题。市场充分竞争之后,城商行业务的专业领域就会更加细分,城商行经营也会日渐差异化。对于其发展转型而言,提出差异化发展的口号并没有问题,这也是其伴随着当前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银行混业经营、民营银行不断成立等冲击挑战下,应对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资产规模体量偏小的城商行,如果不在自己的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因此,各家城商行要找准自身发展特色,根据自己的业务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力求在城商行服务领域和细分市场打造出业务特色,培育行业专长,塑造差异化竞争力。

:当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城商行应如何发展特色业务来加以应对?

G:当前互联网金融对城商行经营有所冲击,但冲击不是很大。因为互联网金融无法替代线下金融服务交易的,诸如阿里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寻求线下交易。由于银行线下交易无法替代,城商行要牢牢把握线下业务的优势,进行“业务+互联网”,以提高客户体验和获利能力。对于网上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基础业务,城商行也要不断完善功能,以保证自己不落伍。

由于城商行受自身条件所限,不一定所有事情都由自己去做。在互联网领域、征信领域,城商行大可以寻求与互联网平台进行业务合作。这种合作可以让双方在各自领域发挥最大优势,因此,这种合作的可能性值得城商行考虑。

:您认为,城商行转型发展的相关风险应如何防范?

G:首先,城商行的转型发展肯定会面临风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日渐市场化,几年后,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对于公众而言可能会变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市场经济发展得越充分,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就越强。城商行如果不希望自身被淘汰,就必须从转型的角度求得发展,使自身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要有效地管控风险。尽管我国已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扩散到整个社会,并具有一定的救助作用。但对于城商行来说,如何发展只能依靠自己去开拓市场、开拓业务,并守住风险底线,如果抱着发展不好,国家或地方政府能够提供相应救助的想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您如何看待城商行的监管问题?有哪些监管建议?

G:1995年央行颁布的《城市商业银行管理办法》规定,城商行只能在所在的市(区)的城市范围内开办分支机构。这一规定可以使城商行专注于本地经营,有利于其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社区等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积极现实意义。但另一方面,在监管体制上也不能“一刀切”。商业银行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如果一些地方的城商行具有特色、发展较好,大可以复制到其他省市地区去。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帮助。因此,建议对禁止城商行跨区经营的政策不要搞“一刀切”,推动城商行实施分类监管。当前,我国已支持有资本、有人才和有经验的城商行跨区域收购兼并高风险行,在不改变城商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整合行业资源,移植经验模式。这说明,我国对城商行的监管思路是发展与管理并重,通过分类监管,强优扶困,实现行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优势商业银行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矮的优势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画与话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