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二)
2016-07-05田德马晓慧
文 | 田德,马晓慧
国内外大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二)
文 | 田德,马晓慧
引言
自19世纪末开始,丹麦、美国、德国、法国、苏联等国先后开始了小型和中大型风电机组的研究开发,进入21世纪后,风电机组已经在全球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与多学科技术领域密切相关,从而实现风电转换效率较高、安全可靠性较好、经济可行性较优的技术目标。材料科学技术为风电机组引入了新的复合材料叶片和金属部件合金,计算机科学技术提高了风电机组设计、分析、测量和控制技术精度,航空工业的空气动力学提供了提升风轮叶片传递特性的理论基础,商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设备促进了风电机组测试与监测性能的发展,功率电子设备促进了风电机组较可靠地并入电网,保证了风电机组的并网安全性与稳定性。
风电机组在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革新,其中在机组种类多元化、预测控制技术趋势化、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精细化、智能型风电机组概念、海上机组防腐工艺化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提升等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型技术。
风电机组种类多元化
在风电机组种类方面,国内外风电机组制造商及研究机构围绕低风速、低温和高海拔等环境特点对风电机组的设计与制造进行了创新的研究与开发。
一、低速风电机组
低风速风电场指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年平均风速在5.3m/s和6.5m/s之间并且风资源年利用小时数在2000h以下的风电场。低风速区域具有风速较低、湍流强度大、风速持续性差、风向变化快、地形地貌复杂等环境特点。第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较高,表明低风速风电场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有可观的发展。有关低风速型风电机组的汇总见表1。
二、低温风电机组
低温型风电场指在多年(至少10年)的温度观测中,平均每年低于- 20℃的天数大于9天的风电场。低温区域具有温度低、空气密度低、油脂粘度性及密封差、结构件影响及基础施工难等特点,因此应该选择抗低温铸件、钢材、耐寒耐扭电缆等元器件。我国对低温型风电机组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到目前为止,国产低温型风电机组仅仅是在常温型风电机组上进行了修正。
表1 国内外主要低风速风电机组汇总
三、高海拔(低密度)风电机组
高海拔地区主要指海拔高度在2000 米及以上的地区,该地区具有干湿季节湍流变化大,空气密度低,气温低等特点。南车风电的 WT1500 型高海拔风电机组采用了新型防护系统、冷却散热系统和风电机组防雷系统,增强了机组的抗紫外线、抗覆冰能力,在高海拔环境下依然保持了低电压穿越功能、控制及电气性能。
风电机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
随着大型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并网容量的增加,风电的不确定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电能质量带来了更多严峻的考验。因此,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将成为风电控制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的控制机理是基于对来流风速的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参数的滚动优化和自我修正,实现控制系统对风速扰动的前馈补偿,三叶片独立变桨控制,风轮转速控制和变流控制,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最终实现风电机组整机优化载荷控制目标。
风电机组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精细化
随着大批量风电机组逐渐质保到期,风电运行与维护市场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庞大的需求。对于已建成投产的风电场,在不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的前提下,其未来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运营商的运维管理水平。正因如此,风电机组运维市场逐渐成为业内备受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家标准《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金风科技推出了风电场全寿命周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建立了对数千台风电机组的运行提供可靠服务记录和准确成本跟踪的风电场全寿命周期精益化管理平台,实现风电运维管理系统以有计划的“预防式”保障服务为主,以及时的故障修理为辅,并配有完备数据库和服务档案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智能型风电机组概念悄然兴起
由远景能源主推的智能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集中在风轮叶片和控制系统等方面。通过在风电机组外部加装先进的激光雷达测风模块,将传统的点风控制升级为智能的面风控制,提高机组对空间多变化风速的识别能力和预测能力,加快机组的响应速度。同时,对于桨距角和偏航角的累积误差,机组能够自动寻优和补偿,保持运行在最佳工况点。智能型风电机组将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相结合,通过与相邻机组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智能传感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风电场平台管理。
海上风电机组防腐工艺化
海上风电机组长期处于高盐雾、高湿度的环境中,依据不同机组、不同区域受到的海洋环境腐蚀程度不同,海上风电机组应采用相对应的涂层保护工艺和技术。根据目前国际上最广泛应用的钢结构防腐涂装规范,将海上风电机组按照受腐蚀程度不同划分为:海洋大气区、飞溅区、潮差区、水下全浸区和海泥区。详见表2。
表2 海上风电机组不同区域防腐涂装规范汇总
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提升
我国整机制造商已具备批量生产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技术,并在主要配件和配套产品方面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关键零部件企业逐步具备自主研发和批量生产的能力,如表3所示。
结语
通过简析国内外各大风电机组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等的研发动态和成果,得出主要的结论如下:
(1)机组类型:目前已开发出专门针对低风速风场的风电机组,然而在高海拔和低温等环境条件下的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还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表3 国内主要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汇总
(2)机组控制:风电机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兴起将有效降低由风速的不确定性对控制系统产生的干扰,实现优化整机载荷控制的目标。
(3)全寿命周期运维管理:对于已建成投产的风电场,其未来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运营商的运维管理水平,因此,风电运维庞大的市场亟需完善的技术支撑和精益化的管理服务。
(4)智能型风电机组:其内涵是依托智能传感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风电场管理平台,以激光雷达测风技术为基础,实现提高机组对空间多变化风速的识别能力和预测能力,优化机组的控制策略,形成高效可靠的风电机组。
(5)海上风电机组防腐:依据目前国际上最广泛应用的钢结构防腐涂装规范,对机组进行涂层工艺的处理、检查、测试和认证等防腐涂装,表明海上风电机组的防腐流程已达到工艺化标准。
(6)关键零部件制造:国内已有许多关键零部件企业逐步具备自主研发和批量生产的能力。同时,在叶片、齿轮箱、电气控制系统和发电机等精细化设计和工艺化制造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单位: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