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指导策略初探

2016-07-04李芳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

李芳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同打仗前需要侦查敌情一样,学生在上课之前也需要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指的就是预习。本文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预习指导进行了探究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预习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求知的一个良好开端,同时也是一种自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事情,这不仅关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做贡献。

一、激发预习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要让学生感到预习语文是一种乐趣,那么教师就要先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轻松愉快。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自然就更加愿意接受这门学科的预习要求。当然,教师对学生在预习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或者表现更要及时地给予赞许,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得到了教师、同学的肯定,他们会更有兴趣地去预习语文,接近语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教会预习方法

预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若交由学生自己去慢慢摸索,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合理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1.读。想要理解课文,必须先进行阅读。阅读时也要注意方法,并不是随意地读。不仅要做到多读几遍,还要注意每一遍读的目的。一般,第一遍要求做到朗读,读准字音,解决每个字的读音问题。第二遍要求读通句子,做到有节奏地、流利地朗读,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课文读通顺。第三遍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默读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便于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

2.抄。一篇文章总有写得精彩的地方,不管是词语、句子,还是段落。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学生可以把它们抄下来,反复朗读,乃至背诵,以便日后可以自如运用。这些文质兼美的精彩语段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今后写作中的参考,还给他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思想的熏陶。

3.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预习时,应该学会运用各种符号进行圈画,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地方。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就打上问号,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写上注释,重点的字词也能画圈起来,这样,等到上课的时候,多多注意,就能把这些地方都照顾到,从而做到真正理解。比如一些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学生有所感悟但又无法准确说出意思,那么,可以在边上写上自己的感想,经过初步的探索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4.思。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就是边读边想,一般情况下,这里的读指的是默读。我们都知道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可以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开发思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预习方法不仅可以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基,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每篇课文都要思考并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情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预习时的每一个思维轨迹,都是十分珍贵的。

5.问。预习课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词。要想知道这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就需要学生大胆地去问。这里的问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问无声老师,也就是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者是网络。二是问有声老师,包括自己的老师、朋友、家人等一系列的伙伴。当然,不只是需要排除语言文字障碍,还有文章中涉及的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都需要学生来问一问。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文章,文包诗的形式需要学生进行辨识,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自己的无声老师来了解写作背景,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王维的思乡之情,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6.测。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根据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预习,不可胡乱、敷衍地走马观花。预习时最好能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自己在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学生制定好预习的练习题,以便他们通过自己动脑来完成训练,巩固自己预习的成果。比如课后的思考题就往往体现了课文的重点,预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它们作为学生预习的题目之一。除了这些,还能准备一本配套的习题集,针对性选取一部分简单的内容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启发思维。

三、养成预习习惯

有了好的预习方法,就需要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就开始改变,开始预习。但是,如果每门课都要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质量也未必能够保证。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学生坚持。预习的效果绝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一天天完成预习任务,慢慢累积经验,在长期的坚持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提高自己的学问。一般情况下,预习需提前课程进行,安排在当天作业完成之后,时间多时就尽量挖得深一些,时间少时就保持一般水平。切不可因为预习而打乱正常的学习秩序。

2.教师促进。教师在学生预习中要处于引导的地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应予以督促。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课前不预习,玩心较重,造成上课听不懂,课后要花大量时间在作业上,学习效果较差。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督促他们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进行预习。对于取得预习成果的学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在教师的提醒下,使他们慢慢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预习的主动学习习惯。

3.家长协作。学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自身和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协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关系亲密,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一特性,家长在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家长的配合工作,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也会变得更加容易起来。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做好了小学语文学习的预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对于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大有裨益。而有效率的语文课堂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学生观察作文创新教法
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漫谈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