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07-04严珍唐志红马正
严珍 唐志红 马正
“轻负担、高质量”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稳步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近年来,我校积极倡导“减负高质”的教育理念,并在语文学科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规划晨读,有质量地完成“读”
晨读,是一项常规的学习活动,它的特点是:早、长、累。我校的晨读时间为7:30,时长30分钟。一直以来,我校的晨读内容是读课本中所有学过的篇章,由课代表在讲台前指定课文,全班齐读。因形式、内容的过于单一,学生反映枯燥、乏味,教师的参与度也低。为此,语文教研组对现有的晨读方式及内容进行了改革。
首先,关注学生兴趣,变换晨读形式。晨读形式扩展为听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声”的良好效果。例如:长篇现代文,先播放音频资料,学生听读(10分钟);教师选择精彩片段,学生自由读(5分钟);学生朗读表演,朗读与点评相结合,可以是个人朗读,也可以是小组集体朗读(15分钟)。
其次,根据教学需要,丰富晨读内容。晨读一周2次,晨读内容不重复。如:体裁方面,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交错安排;选材方面,课内课外均有涉猎。同时,对于课外文言文,为让学生在多读的情况下提高自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在朗读的基础上还要稍加解释分析,简单疏通释疑。
再次,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晨读品质。我们尝试在晨读伊始,播放著名朗读表演家的视频,给学生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比如,在教学《雷电颂》一文时,运用此方法就解決了课文朗读带及辅助教学的视频占用课堂时间的问题。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利用好晨读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二、集体备课,有效率地完成“教”
“轻负高质”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狠抓集体备课,以丰富备课内涵,提升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备教学活动,共享教学资源。我校的集体备课分两种形式:一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年级组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以提出设想、分享资源、解决困惑、统一认识、分配任务为主要内容;二是由全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的中心组集体备课,每两周一次,通过听课评课,反思教学,达成共识。
第二,备学生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两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明确提出每周学生活动的方案,包括作文活动、阅读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等。
集体备课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省时高效,缩小了教师之间的差异,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优化作业,有针对地完成“学”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轻负高质”的重要环节。在此,我们提出了几点设想并正付诸实施。
一是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学生分为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如:“积累小组”主要在于加强语言的积累,加强诵读过程;“阅读小组”主要在于训练阅读的速度,提高文意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的能力;“习作小组”主要在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分组的指导思想是以生为本,调动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
二是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靠打疲劳战,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来达成。为此我们确立了学生每天语文作业量的底线:初中学生家庭书写作业不超过30分钟。
三是及时批改作业。我们认为有梯度、有活力、有反馈的作业才是对学生的科学关注和人文关怀,教师亲自批改作业,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状态及进度。为此,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语文作业批改及反馈制度。
我校语文学科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实践探索,让师生受益颇多。我们希望在其他学科推而广之,让全校师生都徜徉在“轻负高质”的大教育海洋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责任编辑 刘 珊
E-mail:shanliu9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