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这样实现大量阅读

2016-07-04陈小青

江西教育B 2016年6期
关键词:奇人刷子导学

陈小青

虽然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经三年多了,但是老师们操作起来总是一脸的迷茫。如何实现课内海量阅读?梅建锋校长执教的《作家笔下的人》,终于让我们体验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豁然开朗。

梅建锋校长执教的“作家笔下的人”,可谓立意高远,立足“奇人之奇”定议题。这个议题就是让学生感受奇人之奇,学“写”奇人之术。课堂上梅校长运用 “语文主题学习”的多篇整合模式,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

将语言学习活化在情境体验之中,直指孩子的心灵,并透过语言文字追寻到它的“根”及“根”的延伸,从而活化传统文化,让孩子们走进精神高地,实现智慧、人性的丰赡和提升。

识 人

虽然立意高远,但梅校长的课堂没有凌空蹈虚的感觉。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第一板块“读出兴趣——了解一本书”的教学开始了,教师出示《苏七块》一文中的一个片段:“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此时学生除感受到了苏七块医术的高超,还感受到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的精妙及语言的趣味。教师此时发问:“知道这段话出自哪里吗?”告诉学生出自《俗世奇人》,并向学生介绍《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由19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学生兴致正浓时教师顺势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俗世奇才》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刷子李,并板书课题。教师引导理解刷子李是粉刷手艺高超的手艺人的外号。

接着,梅校长围绕“感受奇人之奇,学写奇人之术”这一大议题,进入了第二板块“读出发现—感悟一规律”的教学。该板块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让学”,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技艺的高超。围绕议题,教师确立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奇在哪?”这一研读专题,并围绕研读专题出示目标导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在目标导学的引领下兴致盎然地运用前面几篇文章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之后进行全班交流,从师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均能通过抓住刷墙的动作和效果的细节描写,自然地品味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同时,教师把点拨引导的点定位在“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个句子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抓住“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等词语引导品味“奇人之奇”(动作奇特、效果奇特、声音奇特),文章读到这,作家笔下鲜活的奇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得以彰显,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得以显现。

环节二:导学,品味奇人之奇并理解语言形式。教师追问:“同学们,文章除了这些直接描写,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感受到刷子李就是刷子李?想想文中还写了谁?”学生回答后,教师布置自读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曹小三的语句找全,读一读,想一想曹小三信不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扣住语言文字,运用“做批注—读句子—品心理—悟表达”的学习方式,通过画折线图,发现了文章最具特点的写作方法是作者围绕曹小三对師傅手艺高超“半信半疑—信—不信—深信”一波三折的谋篇布局方法,这样的写作方法让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高段教学特点——立足篇章,学表达。

悟 神

如何实现课内海量阅读,构建语文主题学习阅读体系?这要求语文教师不画地为牢,做到统摄全局,向生活更深处漫溯。

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确定导学目标时,要关注“单元”,关注“整册”,做到“形整神不散”;教学时,尽量改变以往单篇教学的一些弊端,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板块化”和“立体化”,着力实现三个立足:立足语言文字教“运用”;立足学习过程,教方法;立足方法习得,培习惯。

《刷子李》一文学完后,梅校长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写法(内心活动的一波三折)后,再次把学生引入第三板块“读出思考—印证—规律”的教学。

教师拓展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张大力》。此环节的拓展阅读,不是简单的一读了之,教师将略读、浏览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又紧紧抓住文本特点,将文本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感悟细节描写,第二部分让学生发现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并用折线画出故事的发展图。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都燃起了阅读《俗世奇人》这本书的兴趣。许多学生课后也都看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可以说,学生浏览《张大力》时发出的笑声,对《俗世奇人》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正是学习《刷子李》的意义之所在。

学 法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

梅校长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态课堂模式,前两个板块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在关键句的教学上渗透读法指导,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独特的表达方法。教师总结出“读—思—画”学习方法之后,引领学生读书中《张大力》感悟“一波三折”,达成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引导进入了最后一个板块“读中悟写—运用一规律”。教师出示三个作文题目:《一次难忘的春游》《友谊》《我爱游泳》,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内心活动的一波三折”。运用此方法进行练笔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地施展“拳脚”的舞台。

“感受—领悟—总结—运用”这一教学过程,遵循了学生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整堂课从“感受”到“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感性习得为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语文知识,切身感悟语言意蕴和语言规律的过程。

梅校长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法让我们豁然开朗,将阅读放在课堂上,使我们一直提倡的学生大量阅读不再只是虚喊口号。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奇人刷子导学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新潮”的旧刷子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俗班奇人”——舞王李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民国报界奇人黄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