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比赏析中探寻美的真谛

2016-07-04罗小林冯小霞

江西教育B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

罗小林 冯小霞

课文《九色鹿》出自敦煌壁画,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故事讲述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教学中,我采用对比赏析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关键词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获得恪守诚信的启示。

一、复习词语,明确主线

上课伊始,我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并指导学生借助词语复述课文。在复述中,帮助学生用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故事经过。(调达获救—进宫告密—遭到斥责—受到惩罚。)通过交流,学生便很快地抓住了文章的线索。找到了线索,也就寻得了一条学习课文的路径。自然,文章也就不难懂了。实践证明,采用复述课文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线索,有机渗透了学法指导。正如散文作家秦牧强调“用一根思想的线去串起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散落在地”。采用“一串词语练概括”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先学,有效交流

众所周知,认识事物总是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律,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对课文主线的把握,再现故事的几个场景,有利于后续教学按部就班地开展。从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空间出发,我在这一部分采用了“自主活动学习作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活动与提示(一):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

2.画出描写九色鹿外表(用“■”)、语言(用“■”)的句子和描写动作的词语(用“■”)。

3.在相应词句处写下阅读感受。

4.小组有序交流九色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为让交流呈现出最大的价值,我在交流环节做了充分的预设。

预设1:感悟九色鹿的形象之美

课文第一段:“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这一节说出了九色鹿的外表很美。交流时,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赞叹之情。

预设2:感悟九色鹿的勇敢、善良

学生从“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出九色鹿的勇敢、善良。交流时,可以点拨学生找出“汹涌”“挣扎”“立即”“纵身”等关键词语进行体会。特别是抓住“纵身”这一动作,让学生明白九色鹿奋不顾身、勇敢、善良的精神!

预设3: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报、无私

当调达被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这三段给我们交代了获救后调达的知恩图报和九色鹿的不图回报。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展开分角色朗读,读出九色鹿的无私、善良、不求回报。同时在品读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对“郑重”“千恩万谢”等词语配以必要的表演。通过联系语境、渗透表演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为下面调达的见利忘义做了较好铺垫。

可以说,简洁明确的提示语,可以让自主学习内容更明确、层次更清晰,使学习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也为后续的组内、组间、师生交流作了充分的铺垫。三个预设交流环节做到了从关注人物外表到关注人物内心,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层次。

三、巧妙过渡,趣味对比

课文6~7自然段是故事的过渡段,它交代了王妃为一己之私残害生灵,国王助纣为虐发布皇榜,调达见利忘义,进宫告密。尽管是过渡段,但是如果处理草率,学生对王妃、国王,特别是调达前后形象转变的理解就会比较困难。为此,我在此环节出示了“皇榜”。

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面对重金悬赏的皇榜,调达眼前出现的是什么?(金银珠宝,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调达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你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调达?

(相机板书: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四、角色体验,激发探究

通过对调达形象的翻转对比,学生们都为九色鹿的安危捏了一把汗。我适时引导,就这样,国王调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去抓捕九色鹿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担心)担心的不仅仅是我们,相信每一个受到九色鹿恩惠的人都会有我们这样的心情。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八段。

自主学习活动与提示(二):

1.朗读第8自然段。

2.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读好人物语言?

3.组内交流,分角色演一演。

4.你從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九色鹿?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入每一个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特别是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抓住“竟然”读出调达的可恨、可耻。学生明白九色鹿这样说(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的目的在于救自己,进而体会九色鹿的机智。课堂上,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争先恐后,纷纷要求扮演九色鹿,不但读出了义愤填膺,更读出了对调达和国王的愤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此时,我趁热打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前来捕杀它的国王,九色鹿除了斥责与愤怒,恐怕还有无穷的愤恨。可是它为什么还客气地使用“陛下”“您”这些敬辞,是不是用错了?换了你,你会换成哪些词语?学生经过思考,有的说可以换成“你”,有的说可以换成“卑鄙小人”……我追问:既然可以替换,为什么作者还是坚持用了“陛下”“您”,岂不是明知故犯吗?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适时引入敦煌莫高窟的相关资料: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里面很多故事和佛教有关。《九色鹿》的故事出自敦煌壁画,确实它具备一个佛教故事应有的特征:善恶终有报。当然,在宗教故事中,也有可能有另一种结尾:宽恕。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爱,也不是恨,而是宽恕,劝人为善。学生由此体会九色鹿的博大胸怀。可以说,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探究,并适当引入课外资料,有利于疏通课堂内外的关系。

最后,我向学生推荐优秀民间故事,指导学生对九色鹿、调达、国王、王妃这四个人物进行了评价,并列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照应教学目标,锻炼学生思维,达到巩固内化知识的目的。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问题设置分散,主问题不突出的问题。可把两个自主活动内容关于九色鹿形象认识的问题合并为一个主问题,围绕主问题设计教学,教学层次会更清晰,教学环节会更流畅。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时间,进行充分预设,实现会的不讲,难的精讲,提高精讲针对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盱江小学 南城县徐家镇圳上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