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路导航:探寻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2016-07-04徐丽萍

江西教育B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脉景色自然段

徐丽萍

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字词句段教学而忽视文脉思路教学的倾向。其实,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只在字词句段上动脑筋,不在文脉思路上下工夫,其结果,势必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阅读文章,我们总能够摸索出作者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写文章,他怎样一步一步地、一层一层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个一步一层,就是文章的思路。

以《草原》教学为例。作者写作的思路就是根据事情发展的空间顺序来叙述的:初入草原—喜迎远客—热情款待—联欢话别。作者通过這样的叙述,赞美了草原的景色,歌颂了草原的人民,反映了作者热爱草原,更热爱草原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蒙汉情深、民族团结这个中心。教学就要让学生先掌握文脉(即思路),在文脉的统帅下,再逐段理解义理,在学生理解义理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即中心)。这样,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悟才能透彻和深刻。这是笼统地讲,具体地讲可以这样做。

一、深入预习,确定思路

我在抓住文章思路这个设想中,一是要求学生认真自学课文,弄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这就向学生提供了一条探索文章思路的线索。学生根据这条线索去预习,其质量也就可以得到保证。如,学生扣住景与情这个重点来阅读、欣赏、体会。第一自然段,作者总的写了草原的景,并且“借景抒情”。第二自然段,写了“初入草原”“喜迎远客”,从写景转入写情,是“由景入情”。第四自然段“蒙古包里”,着重写情,并结合写了由事物构成的境。第五自然段“告别草原”,既写了情,又写了景,是“情景交融”。根据预习检查的情况来看,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够正确地概括出段意,实际上就是文章的思路。

二、理清结构,摸清思路

对于段落结构,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清叙述层次的。比如第一自然段,讲的是草原的景色。我指名朗读这段课文以后,先让学生把作者写感想的两句话找出来。这样就把这段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两个部分划分开了。接着就指导学生划分写景部分的层次。作者是按从上到下(天空—天底下)的顺序来描写草原景色的,天底下又有草原、小丘和羊群。接着我出示一幅草原景色的水彩画,让学生观察、欣赏,使学生对草原的景色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通过领读“那里的天……”“在天底下……”“羊群……”“那些小丘……”这样把叙述的层次理清以后,就逐层指导阅读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获得了有关草原的感性知识(因为学生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草原),丰富了想象,发展了思维。他们的思路也必然会被这草原特有的奇丽景色所吸引,与作者同享这诗情画意的境界所给予的美感,从而产生了赞美草原、歌颂草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

三、巧妙提问,激活思路

学生根据我的提问读,通过提问打开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比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课文中哪些动词表达了激情洋溢的会见?等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就紧扣文中动词,进行一连串的启发性提问。握是怎么样的握?怎么会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这时大家的心是怎样的呢?笑是怎么样的笑?笑了再笑,大家的心是怎么样的?说是怎样的说?怎么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呢?他们虽然语言不同,可是有哪一点是相同的呢?这一连串的提问,犹如层层剥笋,一层一层地剥进去,到最后得出了结论: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所以会握了再握,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因此,这是一次激情洋溢的会见。我追问:这次激情洋溢的会见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总的一点说明了民族团结互助。这样进行层层剥笋式的提问,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到了激情洋溢的现场,因而也就引导到作者的思路上来了。

四、抓住重点,开拓思路

比如在抓“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这句话进行讲读分析时,有的说,“歌声比语言更响亮”,有的说,“歌声能表达人的心情”,有的说,“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有时候歌能使人会意”。“会意”用得多么贴切,这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以后,他们储蓄在语言仓库里的词汇,也就能破库而出,准确地运用起来。

应该说,抓住文章思路,展开巧妙构思,这堂课上得灵活、细致和扎实。这也再一次说明了抓住文章思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想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对整体把握思路这个问题能够重视起来,帮助学生过好篇章关,这对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文脉景色自然段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海那边的景色》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咦,春天!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