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书信文稿》介评

2016-07-04李学宁张藜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申请书文稿书信

李学宁 张藜奕

摘 要:《英语书信文稿》由刘剑锋教授执笔,主要包含开场白、书信、电邮、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推荐信、论文等;全书内容翔实,情文并茂,在真实生活中挖掘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在人文情怀中彰显文学的魅力。纵观全书,作者以书信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为致力于英美文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

关键词:《英语书信文稿》 中西方文化文学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退休教师刘剑锋教授的新著,English Letters and Essays《英语书信文稿》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对该书主要内容及特点作一简要介评。

《文稿》分为 “Introductory Remarks”(讲座开场白)、“Letters”(书信)、“Emails”(电邮)、 “Applications and Relevant Materials”(申请书及相关材料)、“Recommendations” (推荐信)、“Essays and Others”(论文及其他)和“Appendices: Invitations and Others”(附录:邀请函及其他),全部书稿以英文撰写。

“Introductory Remarks”(讲座开场白)收录了作者部分有代表性的讲座的“开头话”,以及应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倡议编写的几则“Professors Mottoes”(教授寄语)。

“Letters”收录了64封具有代表性的信件,大致归为五类:(1)大使及文化官员;(2)教授与大学学院院长;(3)申请奖学金;(4)编辑与版权经理;(5)女儿。写给大学学院院长、系主任及教授们的信件多是联系去美国访学、申请去中国香港几所大学读博的信件。

“Emails”(电子邮件)大致分为四组:第一组收录了2013年8月到2015年12月部分邮件,第二组收录了2005年12月到2013年6月的部分邮件,第三组是1999年10 月至2002年4月的邮件;第四组是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的邮件。第一组和第二组大部分是从邮箱里收录的,同时也收录了对方回复及往来的部分邮件。

“Applications and Relevant Materials”(申请书与相关材料)收录了作者2008 年申请去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读博的申请书与相关材料;2012年2月申请美国乔治城大学伯克利宗教中心的中国学者宗教研究奖学金,2012 年10月申请加州神学院“圣经与神学”学习,2000年在美访学期间申请圣母大学研究生学习以及1996年申请加拿大研究奖,第二次赴加学术考察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Recommendations”(推荐信)分为给“博士与青年教师”“研究生”“女儿”以及“本科生”写的推荐信。

“Essays and Others”(论文及其他)则收录了两篇国际会议论文与部分文稿。另外,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国光教授的小传与他的水墨画也包含其中。

“Invitations and Others”(附录:邀请函及其他)收录了作者两度申请加拿大研究奖赴加学术考察, 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学,获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资助去香港大学访学, 联系去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等地几所大学留学、读博等的联系函、申请书、推荐信以及举办ASN2010美国研究第七次年会的联系信函,及作者参加国际会议的论文。

《文稿》一方面是对作者理想抱负以及人生经历的记录与总结,另一方面对今天众多意欲出国留学的学子、欲出国进修的教师及学者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其中详细说明了从申请留学、奖学金到联系版权与论文发表的相关事宜,所涉范围也涵盖了文化、文学、西方艺术、宗教神学与《圣经》研究等。

从中西文化角度来讲,作者两度荣膺加拿大研究奖,在加拿大政府资助下赴加拿大进行学术考察;在写给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官员的信件和1996年6月在兰州大学加拿大作家书展的发言稿中,作者自我剖白了赴加考察期间的所思所想及深刻领悟;此外,作者对加拿大文学、加拿大印第安与因纽特神话的研究也有据可考;在文稿收录的第一封写给美中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大使的信件中,可以发现作者对宋代词人秦观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革命先烈秦邦宪做出的深入研究。在第二封写给美中贸易前会长、柯氏策略咨询公司总裁罗伯特·凯普先生的信中,作者在介绍美中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大使、其父及张福云基金的同时,还严谨阐述了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董事长唐捷先生的明代先贤唐胄的西洲书院与“养优文化”、宋代名相范仲淹的“忧乐”观以及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阴德论”;ASN2010国际会议通知及其相关材料对则无锡的历史文化作了简要概述,而大会发言稿“A Review and Prospect of American Studies in China”(《中国之美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则被收录在2016年初剑桥学者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The Power of Culture: Encounter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文化的力量:中美间的交流》)中。

从文学角度来讲,20世纪英美文学是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学归国前夕,作者就拟定编写《20世纪美国文学精华评介》和《20世纪英国文学精华评介》两本著作。其第59封写给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以及第60封写给版权经理的两封信中,完整呈现了作者编著因版权所限未能出版的《20世纪美国文学精华评介》的全部内容,读者也可由此参考借鉴作者尚未编写的《20世纪英国文学精华评介》的框架结构。递交给香港几所大学的读博申请书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当代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及其作品的深度探究;而在“信件”中的第四封写给上海美国领事馆文化领事凯瑟琳·瑞蒂的信以及论文:On Phonological and Metrical Beauty of Edgar Allen Poes Poetry “论埃德加·艾伦·坡诗歌的音韵美”中,作者对美国诗歌的拳拳爱意与不懈探索也可见一斑。

在2010年到2011年写给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术系攻读“西方艺术史”的女儿的三封信中,作者从选课、读书以及撰写论文等方面简要谈论了自己对学习西方艺术史的看法和意见。而申请美国乔治城大学伯克利宗教中心的中国学者宗教研究奖学金与申请加州神学院“圣经与神学”学习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也明确标志着作者对《圣经》及神学研究的开端。“信件”中第三封写给罗伯特·凯普先生的信中则可以领略到作者所写的部分英语诗歌。此外,文稿中还有充满诗性语言的“讲座开场白”等,给人以语言美的享受。

此著也部分反映了作者与美国驻外大使、美中教育基金会主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前会长、柯氏策略咨询公司总裁,美国、加拿大驻华使领馆文化参赞、领事,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大学学院院长、系主任、教授、博士等的对话;既体现了中美、中加文化交流的长足发展,又彰显出英语书信写作、书信文学及英美文学研究的无限可能。

纵观全书,《文稿》具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全书表述准确、语句精美,正如序言所表白的那样:“书信如诗”就是对《文稿》的最好诠释。

二是其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以及人文情怀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当今社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快餐文化语境下的审美异化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学逐渐被边缘化,书写和书信离学生越来越远,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也日渐缺失。《文稿》的出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一,作者摈弃传统的说教,大胆采用书信形式,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认知诗学认为,认知与文学的要义就是意义与知识的密切关系,当人们理解语言时,人们是以为自己对世界的知识为基础,而人们对世界的知识来源于人们与世界的互动。因此,读者理解文学文本的过程也就是读者运用认知与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作者根据自身经验,为学生筛选出正确合理的阅读视角,指导学生从丰富的文学作品中领略和欣赏典雅优美的笔调、华丽的辞藻,进而促进其习得简练生动的表达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从中了解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分辨高雅的语言和俗语、习语,增强其跨文化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语言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其二,作者饱含人文情怀,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辨识经典文学中的真善美,并进而形成批判思维,真正洞悉生命的意义。文学其本质并不是外在的一个学科或是专业,而是理想人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带有人文温度的社会产物。因此,学生阅读文学文本,一方面必须利用自身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文学文本,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文学作品中有关世界的知识发生互动从而获得新的文化知识和观念塑造。作者在文学中感怀人生,在生活中体悟文化,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旨在为读者指明一条在文学中了解人性、扩大心灵世界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剑锋.英语书信文稿[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6.

[2] 刘剑锋.英美意象派诗歌艺术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57-61.

猜你喜欢

申请书文稿书信
失窃的书信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常见问题分析与研究
应用文写作之申请书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妙用PowerPoint 2003刻录多媒体光盘
入团感受
“历史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