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消除贫困的教育措施及成效
2016-07-04张艳妮胡丹王晨
张艳妮 胡丹 王晨
摘 要:国际组织致力于全球世界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消除贫困方面一直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教育消除贫困的理论根基入手,以Unesco为例,探讨和研究其为消除贫困所采取的具体教育措施及最终效果。
关键词:消除贫困;理论基础;措施;效果;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90-02
一、教育消除贫困的理论依据
教育有两个层次的功能,即固有功能和衍生功能。固有功能是指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为个体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而服务。衍生功能则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其产生和发展通过培养、发展“人”及“人类”,间接作用于社会。非教育固有,故称衍生功能[1]。
根据社会系统论观点,社会是普遍联系的系统,组成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2]。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多危及人类共同生存的重大问题,各国在试图解决这类问题时,不约而同委教育以重任,这拓展了教育衍生功能的外延,例如改善生态环境、增进理解和包容、消除贫困等。
微观角度讲,教育消除贫困还基于经济学中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活动,更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将促进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收益。
二、 Unesco消除贫困的具体教育措施
多年来,Unesco一直致力于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关注非洲及女童教育以消除世界贫困,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EFA:全民教育行动
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制定了全民教育行动的6个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旨在改善不利地位、边缘地位儿童的受教育现状[3],促进全世界教育的发展。这一行动纲领响应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宗旨“We can end poverty”。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都对消除世界贫困表现出巨大的责任感和动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入学儿童相比2000年增加了3400万,失学儿童相比减少近一半[4]。这也是彻底消除贫困长期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非洲教育放在优先位置
Unesco一直将非洲放在教育援助的优先位置。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全世界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地区之一,世界上大部分的贫困和边缘人口集中在此,因而是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地方。解决非洲地区的人类生存和教育问题对全世界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达喀尔区域办事处以及其他15个办事处的设立,旨在确保非洲各国政府保持教育的优先发展[5]。此外,联合国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为非洲教育的发展做出帮助和贡献,例如旨在提高教师质量的IICBA项目、派遣专家帮助改革和重建教育体制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协调基础教育、中等教育、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教育的实际项目运行[6]。
(三)重视女童及妇女教育
性别平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项全球优先事项之一。联合国也将“消除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增强妇女权力”作为千年发展目标之一。由于女性特殊的家庭角色及社会角色,其在下一代的培育甚至是人类生存发展、全人类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不可轻视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女童教育问题上持续不断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南亚等地区。主要通过改革教育制来推动,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机构和不同教育形式中都强调性别平等;在国家法律、政策和方针中推行性别平等;提供数据宣讲性别不平等的不利之处;在帮助培训教师的过程中,特别训练教师的性别敏感意识;开发相应的课程和练习等等。此外,UNESCO发布了相关报告。
三、Unesco消除贫困教育措施的实际效果
(一)教育消除贫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体,国家及全世界。
“受教育不仅仅是一项人权,更是一个摆脱贫困、获得终身发展的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Irina Bokova说[7]。就人类个体来讲,教育提供的是关于现实社会的基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这是个体特别是社会边缘群体生存、自立于这个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有研究表明,在低收入国家,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个人收入将增加10%。
此外,儿童入学接受最基本的初等教育也将有利于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加快经济增长[8]。1960年到2000年间,一项对50个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学校教育每增多一年,国家GDP年均增长0.37%。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和全民教育目标(EFA)的设定都集中于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公平[9],这一方面是保障和兑现人权,另一方面也旨在促进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非洲地区的脱贫。贫困不仅指生存、物质、经济上的贫穷,还包括由于人们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缺失所导致的“人文贫困”境况[10]。
(二)教育预防和控制疾病,特别是HIV和AIDS
贫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和物质条件的匮乏,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疾病,特别是HIV和AIDS等传播性、致命性疾病,是导致陷入贫困泥淖无法翻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前者主要靠经济援助、教育补偿,逐渐复苏,后者的解决却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教育为健康带来好处。受过教育的母亲会选择比较安全的条件生产养育子女。母亲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子女的死亡率就减少7%-9%。在印尼,没有受过教育的母亲为儿童接种疫苗的只有19%,而受过中等教育的母亲中则有68%。此外,尽管教育无法消除HIV和AIDS,但它可以帮助控制病毒的传播,根据全民教育全球质量检测报告来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16个国家,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母亲中,只有59%人知道避孕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诚然,教育不置可否的具有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然而,从EFA2015全球质量监测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达成远远低于国际社会的期望,这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未来教育在发挥促进和发展作用上的巨大潜力。针对不同教育境况和国家情况,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协同,例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艾滋病教育等的具体增添、先后顺序及结构调整,也值得考虑和付出努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高静文.社会系统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哲学研究,2006(4):28.
[3][4][EB/OL]Education For All 2000-2015: achievement and challenges.
[5][6][EB/OL]http://www.un.org/millenniumgoals/education.shtml.
[7][8][9]http://www.unesco.org/new/en/africa/priority-africa/education/#.
[10]熊淳.人文貧困与国际教育援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