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词库联想模式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2016-07-04司佳冰
司佳冰
摘 要:在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与社会化培训竞相涌流的大背景下,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心理词库理论视角下对语言教学所做的研究,并尝试结合自身培训经验、运用心理词库联想模式和语义场理论去解释四、六级备考初级阶段听力词汇教学环节中“归类加联想记忆法”应用的合理性,提出教学困惑的解決方案,即如何增加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缩短从接收刺激到提取信息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如何通过联想模式促使整个听力过程变得自动化,尤其是在“对话”这种场景性较强的文体当中。此外,作者还基于词块习得模式简略探讨了多媒体语料库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的开发运用前景。
关键词:心理词库;语义场;听力教学;词汇法;多媒体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083-02
1. 引言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构成语言学习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既不应该被截然分开,也不应该被混沌地融合在一起。根据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换用了一系列新的教材,从教材编写者到高校决策者再到试卷命题人,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单项语言技能,希望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英语的社会化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考试前大学生走出学校再回炉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使我们不禁要问:“学校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改革后,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个性的展示,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比较受欢迎;在教学技术上,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是大多数高校必备的硬件设施,部分学校还开发了自己的语料库应用于教学。但是问题在于,表面的新气象和年轻老师的加入都改变不了中国英语教育者根深蒂固的课本讲解程序。大多数老师还是太理想地把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假定为一个自然的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习得融为一体且不需要过多刺激的过程,这种假定的基础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在非母语国家无论怎样营造语言学习环境也做不到真正的“自然”和“习得”,所以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那么,被很多大学生奉为考神的英语培训机构就解决了学生知识和能力脱节的问题了吗?以受众最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培训为例,大多数考生选择回炉不是没有把握考高分,而是基础知识实在薄弱。他们会从词汇班、基础班开始,到强化班、点睛班、模考押题班,但是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学员根本无心听老师讲解基础知识,只期待听答题技巧,甚至迷信蒙题技巧。更何况,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从有意识的、人为干预的能力行为通过一次次的刺激反应转变为潜意识里自然而为之的能力,心理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一个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两、三月的时间内也无法实现。
笔者在社会化培训机构和大专院校都有过英语教学经历,对教师在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深有体会。在听力教学中,笔者发现“归类加联想记忆法”在帮助学生将听力词汇知识与听力能力结合方面确有效果,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 理论综述
心理词库 (mental lexicon) 一词源自心里语言学,指大脑中对词汇知识的长久记忆。人类的记忆过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词汇学习者先将所获得的词汇信息以完整的形式保存在感觉记忆中,往往只能持续0.5秒钟到1秒钟,通过辨认,将一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词汇信息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中,在人脑中保存不超过20分钟 (Carroll 2000) 。要使这些词汇成为心理词汇,必须对这些词汇进一步加工,使之长时间甚至永久地保存,形成长时记忆的词汇就转变为心理词汇。Treisman于1960年最早提出心理词库假设,认为人脑的词汇记忆就像一本词典,其中含有很多词汇条目,每个词条包括发音、写法、语义、语法功能以及语用等项目。识别由感觉信息输入的一个词,就是这个词的特征在心理词库中激活相应词条的过程(孙继平,孙秀丽 2014)。
二语心理词库研究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科学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研究者对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Weinreich于1953年首先提出双语词汇知识的三种组织结构,分别为:并列型、复合型及从属型。继Weinreich之后,人们又在实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七个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模型,包括:独立存储模型、概念调节型、词汇连接型、混合模型、非对称型、分布式模型、双编码模型(董燕萍,桂诗春 2002)。一语研究认为其心理词库的发展是从语音到语义,从横组合到纵聚合的词汇表征和发展过程。二语研究沿袭了一语的方法,试图证明两种迁移模式的普世性,结果却纷争不一。持异质观的学者认为二语心理词库本质上是基于语音的,而一语是基于语义的。持同质观的学派则坚持二语心理词库的发展沿袭了一语的模式(张萍 2013)。
研究心理词库组织构建模式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词汇联想测试。一个最基本的词汇联想测试就是给受试呈现一个刺激词,然后让其可能快地说出或写下所想到的第一个词(张萍 2011)。词汇联想任务简便易操作,经济又适用面广,联想出来的结果可以推测出受试心理词库中词汇间的联结关系及强度,从而了解心理词库的基本构建模态,因而被心理语言学家们所推崇(张萍 2010)。数十年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采用各种方法探索心理词库中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Collins & Quillian (1969) 提出过层次网络模型:语义网络以概念为单位,网络中有很多结点,每个结点代表一个概念,它和别的结点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Collins & Loftus (1975) 提出过语义激活扩散模型:这是一个非层次性的网络,各个结点之间既有语义上的联系也有功能上的联系。
3. 实例探析
听力是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在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Morley使用数字量化说明听力的重要性,“我们听到的是说的两倍,是阅读的四倍,是写作的五倍。”此外,听力技能是其他语言技能不断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多媒体音频材料的听力词汇教学法是学习外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听力词汇教学法认为,快速进入大脑的信息是由右脑完成的,不刻意追求理解和记忆,只是通过大量无意识反复的听力训练,能够获得较为深层的记忆。那么,通过听力途径归类记忆大量场景类词汇,给予受训者反复的声音符号的刺激,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心理词库和对话场景中的语义场,理论上是可以扩充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缩短信息提取过程的。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个笔者的教学实例: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培训的基础阶段,课堂上老师会分将真题中的对话场景分为学习、工作、生活(衣、食、住、行、购、娱)八大场景归类给学生讲解其中出现的听力词汇,并且会按照事件通常的发展顺序或空间顺序鼓励学生联想记忆,这种方法被称为“归类加联想记忆法”,在词汇教学中经常会被使用。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最初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心理词库和语义场,在强化阶段的听题过程中能通过捕捉这些词汇迅速唤起对会话所说场景的把握,进而辅助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 Hi, Meimei, have you heard the news that Li Lei has passed the preliminary and the semi-final, do you have time to watch the game tonight?
– Id like to, but I have to pick up Sissi and Yangyang and prepare diner for them.
Q: what is Li Lei probably taken part in?
A. CCTV Speech Contest B. The French Open C. American Idol
当学生听到上述对话的时候,首先,他们会对preliminary这个比较生僻的词汇作出反应,有人会想到它是“预备的、预科的”意思,但当他们再继续听到semi-final这个词的时候,略懂体育常识的人会将其解释为“半决赛”,当然任何一种比赛都有半决赛,并且此时学生会自我纠正对preliminary这个词的理解,解释为“预赛”,最后当他们听到game一词时联想到此词当“体育赛事”的用法,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语义场,这时会发现三个选项中与对话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是B选项。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老师会尽可能全面地帮助学生总结不同语义场中的听力词汇,并且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刺激大脑迅速做出反应。
通过教学的反馈来看,这种理想化的模式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积累如此之多的词汇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课堂不活跃,学生压力大。第二,学生从基础阶段步入强化阶段的时候,经常苦于时间太短建立不起来词汇之间丰富的语义网络,也不知道如何像老师给出的例子那样操作这一过程。第三,这样微妙的人类思维过程,老师无法用肉眼直观看到,帮助不了学生解决问题,也十分为难。
以上三个问题相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站在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良方案:例如,引入多媒体语料库辅助教学,更丰富的资源可以更加吸引学生,调动学生通过观察语料自主学习、发现语言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多媒体语料库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十分坚固的,因为词汇法教学注重学生直接积累词块和词串,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地道、流畅的语言输出能力,还有利于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
4. 结语
本文的写作意图在于在心理词库联想模式的指导下解决英语听力词汇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
(1) 大学英语教育注重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自然积累和语言能力的逐步养成,社会化培训注重学员短期内语言知识体系的形成和考试技能的提高,但二者都未能解决好从知识到能力的衔接。
(2)心理词库联想模式可以在理论上支撑听力词汇教学过程中常被使用的“归类加联想记忆法”,但如何作用于学生、产生更有效的刺激,本文没有找到问题的出路。
(3)为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老师运用词汇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识记更多的词块和词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地道、流畅的语言输出能力,还有利于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本身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语言輸入途径。多媒体语料库在听力教学过程中的开发运用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语言规律的能力,有很大前景。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Carroll, D. W. 2000.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Collins, A. M. & E. F. Loftus. 1975. 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 Psychological Review 82: 407-428.
[3]Collins, A. M. & M. R. Quillian. 1969. 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tory[J]. Journal of Verbal Lea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8: 240-247.
[4]董燕萍, 桂诗春, 2002, 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J].《外国语》(4): 23-29.
[5]孙继平, 孙秀丽, 2014, 心理词库研究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一项基于词汇联想网络体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1): 42-46.
[6]张萍, 2010,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库联想模式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 9-16.
[7]张萍, 2011, 英汉语心理词库联想反应的具体性效应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54-62.
[8]张萍, 2013, 探索二语心理词库——一项基于FJT的词汇联想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