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 涵养学生好品格
2016-07-04黄越靖
黄越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孕育并产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关乎着国家前途命运,关乎着人民幸福安康,是咱们的“兴国之魂”。而培育国民好品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学抓起。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只有从启蒙的开始就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泽熏陶,才能把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根基筑牢。
然而,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核心价值观对咱们的小学生来说太大,太远,教师的可操作性太小了。此言错矣!细翻一下《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你会惊喜地发现,摆在课程目标第一位的“情感与态度”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已悄然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要求。大家再细翻一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本,你会发现新课程早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渗透在教材各个单元。因此,作为一位《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師,必须立足品德课程,培育学生好品格,践行核心价值观。下面,我拟谈谈自己是如何结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层面的四个道德品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榜样示范 培育学生爱国之品格
爱国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培养当前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具体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从爱自己生活的社区开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另一方面则采用榜样示范法,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将来像他们那样报效祖国。例如,在学完五年级上册的《历史名人档案》一课后,我进一步拓展延伸——开设“人物春秋”讲堂。我布置大家事先分组对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医学家等领域里涌现的名人、伟人的资料进行二次搜集,力求透过故事彰显出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课上,大家分享的故事感人肺腑,有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有李时珍尝遍百草,华佗忍受失去爱子的悲痛刻苦发明出麻醉药等名医无私奉献、造福百姓的故事;有文史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秉笔直书,坚持完成巨著《史记》的故事;有威武不屈,放弃国外优越待遇毅然决然回国的李四光、钱三强、钱学森等科学家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故事;有陶行知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故事……过后,我还就同学们查找到的军事家资料编写了以下朗朗上口的快板对军事家们进行讴歌:
说英雄,唱豪杰,咱们来把英杰夸。
昔韩信,善用兵,惊天地泣鬼神。
诸葛亮,智谋多,神机妙算定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盛世。
宋岳飞,抗金兵,精忠报国天下知。
文天祥,高气节,留取丹心照汗青。
戚继光,斗倭寇,荡平海波惊四方。
林则徐,民族魂,虎门销烟立大功。
翻开历史看一看, 这样的英雄数不清。
中华儿女多奇志,威名远扬震天地呀,
震——天——地!
总之,每个故事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那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令人震撼的情感,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植下了爱国的种子。课末,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大家所讲述的名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座高峰,是历史星空中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但是,咱们不能只停留在仰望他们。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的精英,圆中国梦之精英,还看今朝,说不定下一颗明星就是在座的你,就是在座的他。”试想,这样一来,怎能不激励起学生热爱祖国、决心为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细处着眼 培育学生敬业之品德
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专门阐述了敬业的职业精神。他认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在这方面,有两个人用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微创外科主任克力木每天下班回来都要完成“必修课”—— 买回来一大兜葡萄,用手术刀和剥离器剥葡萄皮,结果练就了手术台上万无一失的精准操作;北京百货大楼糖果柜台的张炳贵老人之所以光顾者络绎不绝,全凭他练就了一双“神手”——卖糖一把抓,斤两不差。可见,所谓的敬业通俗地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而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忽略其敬业之品德的培养,而应从小注重培养其责任心,让他们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我是值日生》一课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请看一段对话: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虽然每天都有值日生,可并不是每次教室都那么干净,这是为什么啊?
生1:有的值日生偷跑,根本没做。
生2:有的不负责任,马虎应付。
……
师:你们觉得哪天的值日工作做得最好?为什么呢?
……
通过启发,孩子们明白了,无论是扫地、擦黑板,抑或是排桌椅、倒垃圾等,都必须热情参与、认真对待。当然,学习上同样要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全力以赴的好习惯。总之,培养孩子将来的敬业精神应从孩童时的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其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的好品质。
三、自我教育 培育学生的诚信品格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今诚信缺失的社会,诚信教育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二上的《做诚实的孩子》一课时,我从调查学生诚信现状出发,关注学生当下的道德困惑,用身边大大小小的不诚信社会事件(如为了牟取暴利,商家们给猪肉注水,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屡见不鲜的假烟假酒,毒大米,劣质奶粉,黑心棉,地沟油等等)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学生们对“诚信”有了认同,并有了情感介入后,我适时地让孩子对自己的良心进行拷问:
教师:孩子们,你们有不诚信的行为吗?
教师再度启发引导:“当考试的时候;当过红绿灯的时候;当捡到东西的时候;当手里拿着垃圾,而附近没有垃圾桶的时候;当你不小心摔破了爷爷心爱的花瓶的时候……”“如果你能将不诚信的行为告知大家,这也是一种诚信!”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现场描述:教师里静静的,有的学生哭了,好多学生把自己的不诚信事情晒了出来。心灵的拷问,良心的谴责,教室里一片寂靜。
教师:孩子们,不要难过,让我们把过去的不诚信行为统统翻过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讲信用,我们的社会会更美、更和谐!我想,孩子们在心灵拷问的同时进行了自我教育,诚信守信的价值观不也扎下了根?
四、游戏体验,培育学生的友善品格
友善是建立友谊的桥梁,是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心中有他人》一课时,为了教导孩子重友谊求和谐,存真善讲爱心,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偏偏对着干”。我请出平时较调皮的孩子甲,再请出平时老受甲欺负的,待人友善的孩子乙,给乙的指令是“不打同学甲”。结果怎样呢?瞧,只见乙微笑着走过去,象征性地、轻轻地拍了抱头鼠窜的甲肩膀两下。接着,我让他们互换角色,奇迹出现了。瞧,这是甲过后写的活动感受:在上《心中有他人》一课时,黄老师心血来潮让我们玩“偏偏对着干”这个游戏,还指名让我和乙上台作示范。没想到,老师对乙发出一道疯狂的指令——“不打甲”,乙愣住了,徘徊在打与不打的边缘。很快地,底下有同学大声嚷道:“真是天赐良机,狠狠揍他一顿,谁叫他平时老欺负你!”我双手抱紧脑袋,心想:自作孽不可活,我是难逃此劫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乙微笑着走过去,象征性地、轻轻地拍了我肩膀两下。接着,老师让我们互换角色,我至今都无法相信,我竟然一改先前的残暴相,极其温柔地帮乙锤起背来……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教学四上的《无声的朋友》时,为了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公用设施朋友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一组集画面、音乐、文字渲染于一体的温馨画面,让孩子们从中重温公用设施带给我们的帮助,之后组织大家玩了个游戏——不借助课桌椅,比比谁又快又好地写下“无声朋友,美化环境,提供方便”这几个字。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一个劲地抱怨:“多难写呀!”“写得又慢又难看!”“这哪是字,一个个东倒西歪的。”
瞧,巧妙地借助游戏,对人都要友好,对公用设施朋友要呵护的友善品德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
当然,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作一首乐曲,那么,社会环境就是基调。基调合宜,乐曲才会动听,才会有感染力。因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一起来关心、支持,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共同凝聚起未成年人时时受教育、处处得关爱的工作合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真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