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生活”的翅膀飞翔
2016-07-04王红梅
王红梅
【摘 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英语教育目标,我们可以采用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兴趣;信心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使得教师教人求真,学生学做真人,首先教师必须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做起,摒弃表面看起来像教学的“伪教学”,追求“生活教育”,即生活中处处是教育,教育中处处能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把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充分运用到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来,同时又能彰显它的巨大魅力呢?笔者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
一、坚持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生活化教学:
1.教学环境生活化
生活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要充分利用好一切可用资源,尤其不能忽略教室内部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心理学家也指出: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有办法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在我们关注英语课堂的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英语手抄报,组织班级成立英语阅读周、设立固定的英语交流日等活动。教师应凭借生活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浓烈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觉得英语离我们遥不可及,在亲切自然中产生兴趣。
2.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特别注重课堂活动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每个单元所设计的话题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颜色、服装、天气、食品、朋友、时间、家庭、学校、节日、购物、问路、环保等等。所有的话题都来自于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紧紧围绕“生活”二字展开讨论。但是,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上所设置的语境,而要在此基础上创造更丰富、更生动、更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来交流,让学生在体验快乐中学会语言的运用。
3.教学方式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生活。有效教学就是通过作为主体的学生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来辅助教学。人的感官越接近实物的原状,接受的信息就越深刻。这种心理学上的感官原理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就是直观教学。他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的记住。我们经常采用的直观教学法有:实物展示、图片呈现、视频欣赏、情景再现。课堂上交替运用这些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辅助设备,它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造实践机会,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指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个“做”包含了三个特征:行动、思想和新价值之产生,即“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操练、亲身体验,他们才能在“做”中“思”,在“思”中“得”,有了得学生才能树立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不畏艰难,进而才能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给学生创造机会:
1.放大学生的优点。
陶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曾经班上有个叫小季的女生,她的理科都学得不怎么样,从她的学习效果来看明显属于理解能力较弱的一类学生,但她有两个优点:胆子大和速记能力强,根据她的特点,如果在课上遇到拼读单词示范时,我会有意识地请她拼读,因为我能预想到她会成功地拼读出来,结果也正如我所料,每次她都会流利地、响亮地拼读出来,每次成功都能让我感受到她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正是我一次次地给予了她体验优越感的机会,她在英语上变得自信起来,以前她虽然胆子大,但总是和一些“学困生”待在一起,羞于和优等生打交道,逐渐地她也能勇敢地、主动地和学优生去探讨、交流问题。更(下转第63页)
(上接第31页)
重要的是她的英语学习效果越来越好,并且她的数学和物理也有所进步,因为她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她也是能學好的。这件事让我坚信:只要老师家长正确引导,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
2.让学生自己总结注意点
近几年,全国上下都在如火如荼地搞新课程改革,摒弃以前的“填鸭式”(又称“满堂灌”“一言堂”)的老教学模式,寻找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当下比较流行的是合作探究型的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大量的时间开口阐述自己的收获和观点。不管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阅读教学,以前的课堂都是教师在不断地提出注意点,上课总能听到教师不厌其烦的声音:Boys and gir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这样只会让学生听得“耳朵起老茧”,时间长了就听不进去,接受不了。而我现在把它改变成: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自己的发现和总结,对他们来说每道题、每篇文章都是新鲜的,而且有些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注意到连老师都会忽略的地方,就算是重复的题型或文章,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出现时,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发现。最主要的是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我能注意到其他同学及老师都可能会犯的错误。
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在操作时要注意不着痕迹,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循序渐进地取得点滴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培养师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陶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学生上,我们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因为影响学生学科学习效率有诸多因素,有的受家长影响,有的受同学影响等等,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是否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这类普通中学中,学习成绩差、英语成绩更差的学生不在少数。如果教师对这些学生采取冷漠态度,他们就会自暴自弃,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从而以满腔热忱的师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育源于生活,也應回归于生活。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我才踏出了稚嫩的第一步,很多活动仅仅停留于设想的阶段。但我会坚持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在生活中用英语。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也只有让学生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下,他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也将会把这些知识用于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应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构建初中英语教学的大课堂,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