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激趣乐学提效
2016-07-04张慧
张慧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同时也更多地显示出教学优势。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乐于识字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以课文《鲜花和星星》为例探寻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识字教学;激发兴趣
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必须认识常用汉字3000字,其中会写2500字。这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鉴于低年级的课文多是围绕识字教学展开,因此,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对事物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多媒体利用动态交互等优势,从多方面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此,我以《鲜花和星星》一文为例进行分析。
一、动态展示,激趣乐学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鲁迅先生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可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的,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基本在无意识中获得,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多媒体集图形、声音、语言等于一体,能展示直观形象的画面,这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习的兴趣。如,在《鲜花和星星》的课件中,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文内容画面:第一幅图:蔚蓝的天空下,一位小姑娘在开满花朵的草地上快乐地嬉戏;第二幅图:夜幕降临,天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小星星眨着小眼睛,好像在和大家打招呼。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课文的童声朗读。在这个过程中,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开始探测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电子课文配以动听的童声朗诵,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满、最、颗”等,部分学生主动开始跟着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将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单纯记忆变为形象的记忆。
二、动态教授,化难为易
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对事物关注的时间非常短暂,加上汉字量多形杂,笔顺上容易出错,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幻灯片,单调、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指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这也就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记忆效果。”由于多媒体能同时展示音形,学生同时使用视觉、听觉器官,动态学习笔画将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展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的字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例如,本课生字“最”,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最”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学习时最好进行结构分割。首先,从屏幕由上而下移入“日”,然后从左边移入“耳”,最后从右下方移入“又”,从而组成生字“最”;为了让生进一步明确起笔、行笔等过程,再次进行有声书写演示,并用红色显示“耳”的第一笔横,这样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有利于减少学生心中的畏惧。
三、动态学习,提高认知
由于汉字字义丰富,本身又较为形象,低年级的孩子面对生字时虽然记住了却并不能理解,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物演示和字形放在一起进行匹配学习,例如,本课生字“满”,在教学时通过课件展示画面:早晨,露水集聚在向日葵两片对生的叶子上,叶子上积满了露水,水珠顺着叶片留下来。这样就使汉字的字形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巩固了记忆,提高了认知。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使识字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而且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愉悦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前明.多媒体教学新论[J].时代教育,2008.
[2]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M].山东:齐鲁教育出版社,2010.
[3]吳惟粤.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