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2016-07-04汪玉琴
汪玉琴
摘 要: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准之一,它是人们几千年文明发展的规范。人們根据社会整体的道德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并对自我和他人进行评判。因而道德教育是学生在学校中首先应该学会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时,还可以渗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情感的训练和养成,完善小学生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渗透;英语故事
众所周知,道德品质是人才培养的首要要求。而小学生正处于人格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人格、性格和各方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更好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重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以老师自身为镜,供学生模仿学习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小学生有重要影响。每节课开始前跟学生说Good morning之类;当老师提问时,使用疑问词could来加强询问语气,在问句前加上please,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主动说:Thank you,sit down please.将这些礼貌用语运用到与学生平时的交流对话中,实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不会说、说错或其他突发情况,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好修养,抛开偏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随便发脾气,安抚好学生的情绪,营造一个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在对老师的长期模仿中,培养了自己的道德感,完成了对英语的学习。
二、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将德育了无痕迹地渗透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找到教材内容中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比如“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等,利用这些日常用语,组织学生模拟交流,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后见面时互用这些用语问候。
三、发掘英语故事,从故事中学做人
市场上有很多英语阅读刊物,针对不同的阅读需求有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双语读物,这种读物一般以故事描述为主,在故事中树立道德模范,学生在阅读英语的同时,模仿故事主人公的做法,达到德育的渗透。
以《每天读一篇好文章》这样的双语阅读书籍为例,文章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老师选择简短的句子教授给学生,小学生学会了简短,会对自我的提升有一种自豪感,进而把这样的警句记得更牢,完成德育。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