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新课程中的作用
2016-07-04周秋武
周秋武
【摘 要】本文从非智力因素出发,着眼于化学新课程教育,从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探索,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新课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先从神童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引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再从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如兴趣、情感、意志等)展开,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新课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化学新课程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01-02
辽宁省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被誉为“神童”,此事被众多媒体竞相报道。少年参加高考的还有黑龙江13岁的庞博文,山西11岁的曹雨婷,河北12岁的段景博等,他们都是在常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参加高考的,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于是媒体关于“高考神童”的报道渐渐多了,一些人把智力因素当成了成才的首要因素。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科学的学习观,帮助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树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手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分析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一般情况下,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含了勤奋好学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学习方法正确、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此外,学生的个性和身心素质也应该比较出色,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的成功奠定基础。可以说,若是学生的智力水平较高,但是非智力因素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成就也不会很高。相反,若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一般,但是其非智力因素发展较好,那么在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生学习时比较积极,态度端正,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注意力集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将学生的智能切实发挥出来。
二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兴趣依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使之成才的动力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非常重要。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理论,理论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一定的衰减。想要学生始终对化学保持兴趣,并且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教师教学时可以将化学史引入进去,化学家的相关事迹能够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化学的兴趣。
与此同时还必须利用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实验的趣味性。通过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如讲Cl2和SO2漂白性的实验时,“同样是褪色,为什么加热之后一支试管不变颜色而另一支又变成红色的呢”引导学生加以思考,通过比较Cl2使品红褪色和SO2与品红褪色的不同现象,让学生区别掌握它们的漂白原理。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如讲“氧化——还原”时做玻璃棒点火实验;讲碱金属性质时联系五彩缤纷的焰火;讲卤族元素时联系指纹实验、照相感光原理、人工降雨原理;讲原电池时联系心脏起搏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三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良好的情感是学生成绩提高最实用的催化剂
1.情感的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2.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培养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度地挖掘和社会生产实际相符合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会很容易产生对化学的亲切感。比如讲胶体性质时联系聚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来水厂净水;讲“电解质”时,联系化妆品的由来;讲“氯”时,联系水质的污染与净化等。
四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坚强的意志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
1.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2.意志的作用
首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现状要求加强意志的培养。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成了家庭的“中心轴”,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也随之应运而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青少年产生懒惰、任性、自私、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等不良个性品质。其次,对现代化社会的适应要求加强意志的培养。邓小平同志很早就强调:“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当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會也给每个人敲响了警钟——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树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意志的培养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很多内容都需要进行记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会认为化学比较难懂和难学,容易导致他们畏惧化学的学习。此时,如果学生的学习意志不够强烈,那么便很难学好化学这个科目。怎样帮助学生客服其存在的畏难心理,是化学教师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化学教学时,除了需要让学生信任自己,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还应该讲一些科学家成功的例子,让学生将科学家作为榜样,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才会比较乐观和积极。
五 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非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年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自信乐观、矢志不渝、勤奋不已,终成大器。自信心指的是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的坚定程度,主要表现是在接受相关任务之后,不但有信心完成任务,还能够针对性地提出任务完成的步骤和方法,克服其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个体差异不一刀切,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动态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中经常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体验收获。比如化学必修2中碱金属元素这一内容可以这样设计:
[科学探究]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和金属性。
(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板书]碱金属燃烧的方程式。
4Li+O2=2Li2O
2Na+O2=Na2O2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科学探究](1)在上述实验中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2)钾、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剧烈?(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2R+2H2O=2ROH+H2↑(R代表碱金属原子)
(1)锂到钾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碱的碱性越来越强。(2)锂到钾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上面的实验和事实证明,学生的相关推论是合理的,也非常正确,以后教学和学习时,可以将这种办法运用进来。碱金属本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往往是化合态,很多单质碱金属往往是通过人工手段获得的。实验室在进行碱金属保存时,往往需要密封,比如将钾和钠放在煤油中保存。
学生课后充分查找资料,模仿例题或习题,编出的习题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一进行了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正确学习方法的培养,紧紧依靠智力因素是不够的。因此,在化学新课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和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他们培养成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兴趣浓厚的新世纪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燕国材、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