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
2016-07-04孙备备肖晴王爱妮
孙备备 肖晴 王爱妮
【摘 要】从创新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角度,以安徽科技学院新校区入口广场景观为例提出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及基本思路,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相结合,从而营造出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以期对其他高等学校的校园历史文化景观布局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校园 地域文化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26-03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场所。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术氛围等方面,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文化景观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意义,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教育理念以及教学特色等。大学校园整体环境的建设应重视文化氛围的创造,在文化景观建设上要注重与当地地域文化相结合,从而打造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独特的教育内涵。
一 新校区概况
安徽科技学院新校区,又称安徽科技学院蚌埠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是安徽科技学院在安徽省蚌埠市新建设的校区。占地585亩,位于蚌埠市大学城(龙子湖区),矩形地块(东西约700米,南北约550米)。东至学海路,南至黄山大道,西至汤和路,北靠核工业部214所。周边紧邻4所高校、蚌埠大学科技园、蚌埠高铁车站、龙子湖风景区及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凤阳校区相距约13公里。
二 文化背景
安徽科技学院新校区的所在地——蚌埠市,简称蚌,别名珠城,是安徽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皖北的旅游中心。蚌埠擁有璀璨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坐落在蚌埠市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双墩村的双墩遗址,是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淮河文化的突出代表。安徽科技学院在凤阳的老校区已经建校六十余年,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特点,校园学习氛围浓厚、植物景观丰富、教学建筑独特。同时又与所在地凤阳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新校区的设计既要紧随蚌埠文化,又要与老校区的特点相结合,显示其新老关系与地域传承。
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美化校园环境形象
通过对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研究,融入有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景观形象,增强校园环境的美感、历史文化感和地域特色,营造舒适、美观的校园环境。
2.增强师生的校园归属感
作为学校的成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以校为荣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优美的校园文化景观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增强师生的校园归属感。
3.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将地域文化景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吸引学生到室外活动,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
心健康发展,对学生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引导大学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方向
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校区建设。在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上应凸显学校文化,展现学校风格与办学特色,增强新老校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延续校园文化传承。
四 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1.设计理念
新校区入口是学校的象征,不仅代表学校的景观文化,更能够体现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她是其整体形象的第一道景观,是门面、是标志,更是其办学理念最直观、最突出的体现。不仅如此,她更是连接校园与所在城市的重要媒介,不仅在校园师生的生活中,更是在城市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进行新校区入口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仅仅抓住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这两条主线,体现出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统一,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校园景观,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校入口景观。
2.设计的基本思路
校园入口景观设计只有形式美和流行的风格是不够的,应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及氛围,很多校园景观做得很有形式的美感,但看上去更像是城市景观或大型企业工厂,而没有校园的识别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结合安徽科技学院自身的历史、文化环境等,探究校园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挖掘校园特色,尊重校园现有空间环境,利用其特性,合理进行校园入口文化景观的设计,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实现校园景观特色设计的真正意义。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景观,新校区入口广场景观设计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承校园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学校的文化是学校的底蕴,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根基,只有不断地传承我校数十年来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在新校区的建设上,尤其要注重文化的传承。校园的入口广场是校园的窗口,也是最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因而也是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在新校区广场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注重历史文化的承接与现代新校园的结合。针对明代文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点:一为可转化为抽象装饰纹样的明代文化,如明代石刻、服饰、室内装饰等纹样;二为可直接利用其形象转化为互动装置艺术的形象,如凤阳花鼓等。
安徽科技学院新校区入口广场两边分别是教学楼和实验楼,前方正对图书馆,设计要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建筑环境和自然景观,营造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空间,以体现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作为校园的窗口,在广场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景观和文化特色,并与安徽科技学院数十年的文化积淀相结合。设计中结合新校区所在地蚌埠市的文化,将主体雕塑做成一个打开的“蚌”的形象,中间置以文化雕塑,并以水系连接,与珠城文化相结合,展现魅力新校区的新的地域特色,同时水系连接左右“蚌壳”雕塑,意喻新老校区相连接,蕴含校园历史与人文精神。
第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宗旨。校园文化景观主要服务于学生,是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休闲等要求的具有公共性的场所,同时还兼有与生态、文化、美学及其各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使用相一致的使用功能,使用人群——学生是校园文化景观的最大特点。校园的文化景观设计中应当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文化景观衡量的标准,把学生的行为特征作为文化景观组织的依据,探索文化景观层次与要素之间的组成比例,协调学生与文化景观的生理和心理关系。校园文化景观应更具人文关怀,校园绿化带和广场是吸引学生的场所,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入口景观设计时,将四周以大草坪的形式展现,其中穿插座椅,形成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有足够的空间与大自然相融合,并能开展各种室外学术或社团活动。
第三,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勒内·迪博斯说:“场所精神象征着一种人与特定地方生动的生态关系。人从场所获取,并给场所添加了多方面的人文特征。无论宏伟或者贫瘠的景观,若没有被赋予人类的爱、劳动和艺术,则不能全部展现潜在的丰富内涵。”大学校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校园重要门户的入口广场,其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因此,设计中要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主要體现在水体、草坪、雕塑景观的营造上,将主要道路放在了左右两侧,中间置以大型开敞空间,主题雕塑以水系环绕,大草坪将广场围合,中间按道路需要设置小路,整个景观开敞大气,一气呵成,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更能展现校园特色。
大学校园的广场空间是校园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大学场所精神的物质载体。它在塑造大学校园形象以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始终要以尊重场所精神作为设计的灵魂与依据。对于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要对其校园原有场所精神进行二次传承。
五 结束语
在新校区的校园景观建设上,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和谐为本,以传统的文化轴线为传承,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景观中,展现校园独特的美丽,开创校园文化景观新形象,做到互动、参与、文化、艺术于一体,使校园保持更加持久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简波、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1)
[2]樊艳艳、马静.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1(9)
[3]欧潮海、余剑.高校景观规划的人文化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叶瑞龙.校园人文景观规划设计[J].科技信息,2009(15)
[5]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4)
[6]葛盈辉、金卫华.大学文化品位的营造与提升[J].浙江社会科学,2005(2)
[7]曹晓妍、石铁矛、腾凌.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