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6-07-04李昊
李昊
【摘要】我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相对薄弱,面对这一困境,笔者通过对沧州师范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来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笔者认为通过政府、高校和家庭层面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两个方面建立良性运行的机制,同时倡导项目化、模块化以及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养、培养策略
目前,开展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养已然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的培养策略如何,达到了什么效果?为此,笔者选择了沧州师范学院,通过对学生随机选取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策略概念及现状
笔者所采纳的创业素养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 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有关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专题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培养创业精神》的报告,报告将“创业素养的能力结构”概括为四大能力共22个要素(指标):一是启动能力,包括自我概念、敏感性、有雄心、首创性、承担风险、灵活性、毅力、自始至终、自律;二是强化能力,包括信息能力、职业技能、社会技能、管理技能;三是持续能力,包括善待成功、善待失败、合乎道德;四是实施能力,包括预见、识见、计划、执行、评价、反馈。
为了对沧州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概念培养进行探究,笔者首先需要了解统计该校大学生的创业素养的现状。为此,本文以沧州师范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抽取了各年级100人,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率高达96%,并将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EXCEL表格分析和SPSS统计数据分析,与此同时还判断性抽样选取50名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问卷设计围绕
“创业素养的能力结构”的四大能力开展。
启动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66. 8%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强,有65. 7%的学生灵活性好;而在自我概念、敏感性、有雄心、首创性、承担风险、毅力和有始有终方面均未达到50% 。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创业的启动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强化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3% 的学生信息能力较强,有38. 6%的学生职业技能较强,其中教育类职业技能的优势表现更为突出;而在社交技能和管理技能方面均未达50% 。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创业的强化能力方面欠佳。
持续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6.7 %的学生表示能够合乎道德,有42.9%的学生表示能够善待成功,只有 26. 3% 的学生表示能够善待失败。这些数据说明,大学生在创业的持续能力方面一般,而不能善待失败,对于创业者来说,担心承担失败风险的心理对创业的成功实现将造成关键性的影响。
实施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 6% 的学生反馈能力较好,而在预见、识见、计划、执行、评价方面的能力较差,均未达到 50%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业实施能力不强。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总的来說,当前沧州师范学院学生创业素养较为薄弱。即使有创业的意识和想法,但启动能力、强化能力、持续能力、实施能力的缺乏,造成他们在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最后甚至导致创业项目的破产。
二、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创造创业环境
从政府角度来说,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同样需要政府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创业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政府对创业教育实施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政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以及创业素养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强或限制条件过多也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能。政府只有完善政策的制定、强化政策的执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外部环境。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大学生创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职责。目前高校也为此作出一番努力,举办一些创业实践活动等等。然而,能够参与到这些创业实施活动的大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机会获得创业平台去实施自己的创业梦想。高校在创业文化环境创设方面不能仅限于创业实务活动的开展,还应将创业文化的核心——创业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创业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
在家庭环境的创设方面,一方面家长应多听听孩子的真实意愿和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知识、能力来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另一方面,孩子也应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父母在就业创业道路的选择上给予理解与支持。
(二)健全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
课程设置是创业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目前,多数高校未单独开设创业必修课,采用的创业课程设置是在就业指导课内穿插创业知识版块,课时有限,而内容也主要侧重于创业理论知识,对于创业实务的内容涉及较少。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设置,其中必修课侧重于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而选修课侧重于创业能力的塑造,为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实务指导与服务,必修课和选修课均纳入学分制管理。
除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还可以通过加强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充实课堂学习。在课外活动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与创业讲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除了依托校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还可以依托校外的科技创业园区或产学研实践基地等。
在师资力量方面,这是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以兼任教师为主。创业教育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创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应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方式,配备较高质量与数量足够的专任教师。
(三)教学方法革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体现就是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而不是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倡导项目化、模块化以及参与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此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徐华平.创业素养: 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2004( 4) .
[2]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 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