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愉快的语文生字词教法

2016-07-04郭小敏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嘴巴黑板生字

郭小敏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生字词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教不好的一个板块,但是,在语文考试中,生字词占的分值却不低。这不由得要求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一定要准,要好。可很多语文老师通常会认为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生字词部分不用再像小学那样强调,加上教学任务的繁重,让语文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要求生字詞的把握。导致的结果是,考试中,音、形、意部分的题目失分率很高,古诗词默写以及作文中,错别字也不少。

发现这个现象后,作为一名一直任教初中的语文老师,我陷入了深思。到底该如何才能做好生字词部分的教学呢?肯定不能像小学一样每天抄写,时间不允许、学生厌烦、老师也必须花很多心思检查。怎么办呢?熟才能生巧,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方式,那学生如何主动又很愉快地将生字词记住呢?

我尝试了形象的教读生字词法。刚刚进初中的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的那份活跃和新奇,生动形象的东西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在上课教读生字词的时候,我总会抓住生字词比较形象的部分来解读,让学生既记住了写法,也记住了意思。比如,在预习《在山的那边》一课时,讲到了“攀”字,这是比较复杂的一个字,很多学生都容易写错。我是这样给学生讲的:手抓住森林里的一棵大树,右手抡左手抡,右手抡了左手再抡,爬上了树,就是“攀”,“攀登”的“攀”,“爬”的意思。边讲,我边在黑板上按所讲的依次写出这个字:先写“手”,再写“大”,然后写“林”,右手抡,一撇,左手抡,一捺,就完成了“攀”字的书写。并且,边讲边写,我还边比划动作,学生很有兴趣,也跟着做了起来,就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迅速地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和意思。(讲解的写字的比划顺序有了一定的颠倒,但学生记住这个字后,写时自然会从上往下写。)

在《童趣》的教学中,“壑”字又成为很多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在黑板上教写了很多遍,仍然有不少学生写错。后来,我又采取了和“攀”字同样的方法进行讲解。我是这样拆解这字的:“一”颗“谷”种“又”在“土”里被盖(“冖”)住了长不上去(“├”:没长上去,所以“上”字少一横),原因在于它被埋在了凹陷的地方。这就是“壑”字,“山谷、深沟”的意思。这样一讲,学生之后的听写和作业中再也没有写错这个字的。

而在《论语》教学中,学生第一次遇到了“曰”字,没听范读之前,有些学生还念成“日”字。我用两只手将双唇分别往上往下拉,然后问学生:“正常的嘴巴有这样的吗?”学生见到我那怪怪的模样,都笑开了怀,全都回答到:“没有。”有几个调皮的男生还跟着做,让同学笑弯了腰。然后,我让嘴巴恢复原状,说到:“我们的嘴巴都是扁扁的,对吧?”等大家都点了头,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扁扁的“口”字,然后说,“口就是嘴,我们嘴巴里还要有什么才能说话啊?”

学生们大声地回答:“舌头!”

“对,还要舌头我们才能说话。”我边说边在那个扁扁的“口”字中间加了一横,“所以,这个字不是“日”字,念“yuē”,说的意思。一张嘴巴,加上舌头,就能说话了。”

而对于“罔”字,前两届的学生更是让我焦头烂额,从初一讲到初三,仍然有不少同学写错,总是把“冂”写成“门”,或者“?”写成“亠”。这次教这个字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我们要打破这个传统,争取这一届一个同学都不写错这个字。然后,我告诉他们怎么记忆:“羊圈忘记了关门,狼进去咬死了羊,吃得只剩下了羊头上的羊角。”一句话,学生跟着说了两遍,就将它记住了。后面几节课时,只要我一提到这个字,学生们就边念那句话,边写这个字,居然真的一个都没错。

就这样,在愉快的教学中,在师生的互动中,我以最简单的办法将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教给学生,学生学得高兴,记得也牢靠,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在生字词部分失分率降低了很多。我相信,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生字词,学生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猜你喜欢

嘴巴黑板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嘴巴嘟嘟
生字辨识大闯关
嘴巴不见了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我是“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