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活而实”的课堂

2016-07-04刘昌菊

新课程·中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导学班组活力

刘昌菊

课改以来,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我们一直在追求“活而实”的课堂。

所谓“活”,指的是课堂状态,用“生机勃勃”来描述比较合适。这种状态有种生命感,它表现的是自内而外散发的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态度积极、学习投入、思维活跃、互动充分、展示主动、对抗精彩,你似乎可以听到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而“实”,则是指课堂效果能实现课程目标,具体说来,至少应该做到知识掌握落实、能力发展落实,也用一个词来描述的话,“扎扎实实”就好。

“活而实”的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建立“活而实”的课堂涉及师生从理念到行动的一系列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认为从处理好个人与班组、施教与导学、模式与方法的关系入手,通过富有活力的学习组织、导学机制和教学方法来改变课堂,可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气息,成为师生愉悦而有收获的交往過程。

一、处理好个人与班组的关系,“活而实”的课堂要以富有活力的学习组织为前提

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但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冯恩洪说:“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由此看来,“活而实”的课堂应该是合作的课堂。课堂要走进合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首先就来自于学习组织的建设。在讲授型课堂里,信息传递一般是单线式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问老师答,学习组织的作用往往是被忽略的。而在合作型课堂里,信息传递是复线式的,每个人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的资源,课堂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合作组织学习力的强弱。因此,在传统课堂中被忽略的班组学习力的建设在新课堂里就显得特别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的成败。

建设富有活力的班组,提升班级学习力,紧扣“民主、规则、自治”三个要素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民主。雷夫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教室里有了民主和信任,学生才不会有恐惧感,才不会顾虑重重、战战兢兢。精神没有了束缚,心灵得到了自由,学生的思想就活跃起来了。学生活跃了,课堂就活了,活起来的课堂就会不断生成知识、创造精彩。其次是规则。民主的课堂也离不开规则,没有规则的民主就是自由化。课堂上没有规则,就会出现“活而虚”的状况,这种课表面繁荣,实质空虚,“活”的背后透露着随意和肤浅,是低效的课堂。在班组建设中,要反复进行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质疑能力、展示能力和课堂学习常规的锻炼,让学习规则深入人心并内化成自觉行动,从而建立起与新课堂相适应的思想和行动支持系统。最后是自治。把班级和小组管理的权力交给学生,实行自主自治,这是手段也是目的。

二、处理好施教与导学的关系,“活而实”的课堂要以富有活力的导学机制为灵魂

课改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让学”,即老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学习,而是要把学习的权力和时间还给学生。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老师就完全不用教了。目前,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方式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我们认为,即使是施教,也要避免灌输式、填鸭式或表演式地教,而是要启发、点拨、激励,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与施教相比,导学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活而实”的课堂应该是学习的课堂。郭思乐教授这样定义“教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的重心在“学”上,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教师围绕课堂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力量。与传授知识相比,教师在课堂上更需要做的是创设一种文化氛围,建立富有活力的导学机制,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和创造之中,欲罢不能,兴味盎然。

三、处理好模式与方法的关系,“活而实”的课堂要以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为保证

课改难,难不在于转变观念上,而是在于把观念变成行动上。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老师是认同的,但课改进行十多年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这种认同还是没有充分体现到行动上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认识与行为相悖的状况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缺乏行动支持造成的,老师们处于“知道应该做,但不知道怎样做”的状态。从一些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来看,课改初期借鉴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从师范教育的理论培训开始到入职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大家已认同并习惯了“教中心”课堂的组织与教学。习惯的力量何其强大,不是说改变师生就能一步跨入“学中心”课堂的。事实证明,借助一定的外力往往会使这种改变来得相对容易一些,而模式恰好就是这样一种外力。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可操作程序的教学行动系统。进入这个系统,师生就必须启动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这样的一个系统正是我们克服习惯势力,改变传统方式所必须依靠的外力支持。

课改之路,没有尽头。课改和其他任何改革一样,都是在发展的背景下坚持应该坚持的,舍弃应该舍弃的,改变应该改变的,而课堂教学无论怎样发展,“活而实”始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意义、有价值。

编辑 赵海宏

猜你喜欢

导学班组活力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活力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