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怎样实施创新课堂

2016-07-04杨瑞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开放式教学自主学习

杨瑞娟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教改的大潮下,我们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切实地践行这一理念,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教育理念,确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确立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注意创新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要做到这一点,要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培养和开放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 开放式教学 兴趣

教改已经提出了十几年,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潮流。教改的目的就在于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弊端,用新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是教改的灵魂,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我们数学老师就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课堂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虽然如此,但真正做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远非说说那么简单。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切实地做到这一点呢?

这要传统教育说起。即使教改的大潮如此汹涌,也难以涤荡传统教育的残留。在有些地区,教育仍在跟着升学这一指挥棒而新街着传统。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就是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高高在上,利用传统教育灌输给学生的师道尊严而让学生对自己盲目听从。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灌输知识,加大学生的机械重复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是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需要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让学生不受到来自外界的对心灵和情感的束缚。教师要通过合理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创设这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打破固有的定向思维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质疑并解决问题。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所谓的权威,才谈的上创新。告诉学生,班门弄斧,孔子门前买百家姓也未必不可。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是创新教学的一个立足点。只有有广阔的空间,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民主、和谐的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的交流,使学生成为富有创新性的个体或群体参与到学习的过程。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老师虽是教学的领导者,但他应该是整个学习团体的一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當中,起到的作用是主导,而不是简单的讲解,更不是权威。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老师与学生是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限于知识的储量与经验不足,理性思维差,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在所难免的。对此我们要正确地对待: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毫无原则地表扬。我们要正确地分析他的错误及原因,如果是非常简单地错误,我们是不能任意地表扬,否则只会鼓励他们乱说一气而不着边际,“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及时地进行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他们去理解知识。这些方法包括讨论法、研究法、争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在平等合作中参与到其中,每个人都能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审视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并应允许学生出现我们所想不到的问题与答案,即允许出现突发性的事件,这正是学生智慧的体现,也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这往往是创新的开始或契机。我们老师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现象。

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化为一种需要,变成自己的动力。每个人的活动都有其目的性,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动力,在学习问题上当然就是学习的动力了。学生们在学习中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审美、理解、创新、被尊重、受重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个体差异,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精心设置,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这种需求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会自己积极去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这种动力是需要持续地,而这种持续靠的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都知道。当然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诱发他们的心理动因。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学生们通过各种努力而能得出结论或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们有一种成就感(太简单的问题是起不到这种效果的,太简单的问题因不需要思考而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回答出问题后,他们还想回答更多的问题。利用课外的活动方式引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用竞赛、晚会、讲故事等方式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应该不难)满足学生位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体会活动带来的兴趣(不要忘了,其中有数学的功劳),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方法美、对称美等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个年龄的学生,感性认识能力很强,对于这些美是很感兴趣的,比如,等差数列呀、等比数列呀,学生们一定想知道所以然的。数学中也有许多人文的内容,而这些也是学生们的兴趣点,甚至是重要的兴趣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故事与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讲华罗庚的故事,讲陈景润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除了兴趣,还有为国争光的信念在里面。这种兴趣与我的使命感的动力是难以想象的。

创新式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数学老师在要弄潮儿的胆识,要在“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改中不断地创新,在教改的大潮中不被抛弃,才能适应祖国和社会的需要,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开放式教学自主学习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