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方餐饮看文化差异

2016-07-04陈华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餐饮

陈华

【摘要】东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在日常餐饮中就渗透着许多文化差异。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中西餐饮文化之差异,指出了有趣的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餐饮 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

引言

“民以食为天”,就餐饮而言,许多细节在中西方文化中就有着不同的表现,有些差异十分有趣,却很少有人关注。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关于西餐中的一日三餐

“breakfast”是英语中的早餐,是由break(打破)+fast(斋戒)组成,即指打破前一夜的禁食,开始新一天的饮食。如若英语学习者知道这一含义的话,“早餐”这个单词便更加容易记忆。一般来说,西方人在lunch(午餐)和supper(晚餐)之间会有一个afternoon tea(下午茶),吃些点心、饮茶或喝咖啡等,西方人将其视为是社交活动的好时机。东方餐饮中则没有“下午茶”一说。

二、关于传统中的西餐主角

1.steak(牛排)。牛排是西餐中最常见的肉食。通常,吃牛排时分为三种:rare(三分熟,嫩的)、medium(五分熟,不老不嫩的)和well-done(全熟,煮烂了的)。由于身体体质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很多西方人偏爱食生食、冷食。而东方人则更偏爱熟食和热食。

2.salad (沙拉)。沙拉是西方餐桌上的主要蔬菜。是用沙拉酱去凉拌各种蔬菜的生菜食品。东方人则更喜欢炒菜或煮菜,这也是东西饮食文化的不同。

3.turkey (火鸡)。火鸡是西方过感恩节和圣诞节时的必备食物,是真正的节日餐桌主角。这是源于人们初到美洲,为庆祝丰收第一次过感恩节时吃火鸡而流传下来。类似于“饺子”是中国春节必有的食品一样。可见虽然文化不同,但每种文化都会有不可或缺的主角。

三、关于西方的请客赴宴

在西方,去别人家吃饭时不能早去,这一点与东方文化不同。在中国,有些热心人,特别是熟人,去别人家赴宴时,往往喜欢早到,以为这样可以帮着主人准备,并显得足够重视。而在西方,早去往往会让主人尴尬、措手不及。这一点就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西方,赴宴时一般要准备些礼物,礼物多为鲜花、酒水之类,而东方人的礼物有些与之相似,有些则要显得更厚重一些。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入席就座时也有明显的差异。在东方,特别是在婚宴上,人们总喜欢认识的人坐一桌,觉得熟悉,有话题聊,甚至可以划划拳。而在西方,人们却喜欢坐在有陌生人的桌上,因为他们把吃饭看成是一种社交活动,是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另外,在西方餐桌上,男士是需要照顾右手边的女士的,诸如拉椅子等。这是源于传统上西方人坐长条桌就餐,而且是男女隔位就座。而传统上中国人是坐圆桌就餐的,这是文化上的差异。

四、关于西方席间礼仪

对于西方人来说,赴宴吃饭主要被视为是社交活动。因此,相互交流必不可少。聊天是和左右两边的人聊,但不能和桌子对面的人聊。在用餐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吃东西时要闭着嘴咀嚼。席间,如果邻座不小心掉了餐具,不要热心地帮忙去捡,因为这样会使对方尴尬。这一点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如果是自己掉了餐具,要先向左右两边的人说声“Excuse me(抱歉)”,再附身去捡。而两边的人则不作回应,就当什么都没发生。不要用嘴吹热食。吃到鱼骨之类的东西需吐出、或需用牙签时,左手要有掩口动作。关于餐具,吃西餐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通常,西方人的吃饭顺序与东方不同,是:先喝汤,然后吃开胃菜,再吃主食,最后吃甜点。而东方人一般是先吃饭,后喝汤。从以上西方用餐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有些差异是我们不曾了解的。

五、关于西方餐桌禁忌

1.忌打翻盐瓶,否则会被视为不祥之兆。东方没有这一说法。

2.忌强行劝菜。在中国文化中,劝菜、给客人夹菜被视为是热情的 表现。但在西方,人们最忌被强迫做什么。同样,也不会有劝酒一说。可见,两种文化截然不同。

3.忌隔桌取食、取物。西方餐桌礼仪中,不能隔桌去够对面的菜 或东西,如需用调料瓶时,应请旁边的人传过来。

4.忌吃东西时发出声响。在西方,吃东西时,要避免出声。吃面条时,是用叉小口送入嘴中咀嚼。而在东方,人们用的是筷子,需挑着吃,就难免发出声响,这也是文化的不同。

5.忌将胳膊肘放在桌上。在西方,如将胳膊肘放在桌上,会妨碍别 人,也被视为是对他人私人空间的侵犯。可见,西方人很注重“private space”(个人领地)。在东方餐桌文化中却没有这一条,这也是东西文化的不同。

6.忌咀嚼时说话。西方人吃饭时忌讳嘴里有食物时说话、聊天,否则会被视为是没修养的表现。

六、与餐饮相关的西方习语、俚语

西方餐桌上的主食与东方不同,东方以谷类为主,而西方则以肉类为主,其次就是面包及奶制品。以下是常见的与餐饮相关的习语、俚语,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餐饮文化。如:

1.meat(肉)and drink : 意为“饮食”。

2.the meat of sth:意为“……的本质、实质”,“重要的事”。

3.meat and potatoes:意为“主食”可见肉在西餐中的地位,它是西餐中的主食。

4.daily bread(面包): 意为“日常的粮食”

5.earn ones bread: 意为“谋生”、“赚取生活费”,中文则用“养家糊口”来表达这一含义。

6.bread and butter(黄油):意为“生计、生活必需品”。中文用“饭碗”、“柴米油盐”来表达同一含义,中英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know which side ones bread is buttered:字面意思为:知道面包的哪一面抹了黄油。意为: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

8.bread-winner :意为:挣钱养家的人。中文用“养家糊口的人”来表达这一含义。

9.break bread with sb:意为“与……共餐”

10.brown bread:指黑面包,而不是与中文对应的“褐色面包”。

11.a big potato(马铃薯):意为:大人物。中文用“大腕”来表达这一含义。

12.a hot potato:字面意思为:“热的马铃薯”,意为:麻烦事、难题。中文用“烫手的山药”来表达这一含义。中英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3.salad(沙拉) days:指青涩的年轻时代。中文用“青葱岁月”来表达这一含义。

14.white meat(肉):意为:“白肉”,指禽类、鱼类的肉。有学生将其翻译为“肥肉”,实为一种误解。

15.red meat:意为:“红肉”,指牛、羊肉等畜类肉。若理解为是“瘦肉”,则为一种误解。

16.at table(餐桌):意为:在吃饭、在进餐。中文没有类似表达。

17.on the table:意为:在桌面上、明摆着。中文也有相同表达。

18.under the table: 意为:暗地里、私下、悄悄地。中文没有类似比喻。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肉、面包、马铃薯都是西餐中不可或缺的主食,都占有重要地位。

七、结束语

以上我們从几方面了解了西方餐饮文化的相关知识。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去感受、去比较不同文化。在对比中学习语言、了解文化,使外语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加有趣。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在学习过程中去发掘文化的差异,从而逐步提高语言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安晓灿.新编实用英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2..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199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餐饮
可怕的餐饮外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玩“味”之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
中国餐饮空间演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