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研究初探

2016-07-04宋洁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就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教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同时,从教学课时量的安排和单节课堂教学时间两方面提出了一些管理思路与策略,旨在通过优化教学时间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质量与成果。

【关键词】大学公共外语 教学时间 教学改革

一、教学时间管理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现阶段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的重心是课程改革,而在学校教育中,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教学时间的管理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要紧跟时代需求,以培养合格的预备人才,这要求高校在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要进一步的扩展和提升。公共文化课越来越在高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亦是反应了这一需求。外语、计算机、语文等文化学科不断受到重视,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了企事业单位争相争取的优秀人才。然而,在普通高等全日制大学教育中,修业年限一般为四个学年,大三大四主要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为主,公共文化课程则一般仅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同时要保证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公共文化课的课时比例会进一步压缩。甚至在专业课程较为繁重的情况下,少部分学院会与公共文化课“争课时”。

在此类情况下,要使公共文化课的教学取得一定高效的成果,是尤为困难的。特别是外语类教学,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广泛积累和反复运用,才能使教学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而这在当今大多数的高校中,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社会日趋国际化,对高等人才的外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不仅是基本的日常外语会话,基础性的单词,更多的是对专业方向的外语知识的运用能力的需求。不仅是基本的外语输入能力,如阅读相关外文文献,还需要更好的外语输出能力,如翻译外文文献,用外语对相关专业进行介绍和描述。这些需求,决定着大学外语教学不能再同以往的应试型教学相雷同,仅用学生通过相关外语等级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来评定教学成果的好坏,而是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简单说,既是否可以运用外语来做事,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这说明外语教学的教学任务相较之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与之前有不同维度的提升需求,而有限的教学时间则制约了这一任务的达成。教学内容的不断增长与时间的相对限制,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在教学时间管理上做出更深刻的思考和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先决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固定和有限性,从课程内容的设定和选择出发,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下,完成更加高质高量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及一线的大学外语教师并未做到对教学时间有效的管理和把控,或者对这一问题并未重视。部分高校在对外语课程的设置上,一般遵照教育部对大学公共外语的课时量要求进行排课,而很少从本校实际学生外语水平和外语学习需求考虑,课程安排不够灵活,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多偏向于通识类的外语文学鉴赏,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学生常常产生学而无用之感,学习兴趣不高,且效率低下。一线外语教师过于遵从课本内容,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常常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外语单词,加强外语句型训练和语法知识讲解,学生往往在课上疲于记录和背诵,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方法,课后没有有效的跟进,学习不能延续,造成知识很难巩固和实际运用。

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有效对策

1.采用集中式为主的教学时间分配模式。教学时间的管理不仅指每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更重要的是一门课程整体的课时分配安排。课程的课时分配方式往往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门外语课程的总体学时分配一般可采用两种分配模式。一种为滴注式(dripping model),既将课程的课时总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特点是授课时间固定,间隔较大;另一种方式是集中式(mass model),既将课程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分配方式则会使授课密集,课程时间跨度小。在国内外研究中,已经多次论证了“集中式的时间分配模式比滴注式的时间分配模式要更为有效。集中式的课时分配模式,其一,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者的记忆机制,其二,更有利于利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指出学习的连续性是减少遗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人类的记忆机制,在学习后会有不同层度的内容遗忘,特别是在识记后短时间内最容易遗忘,这之后是否能及时对识记内容进行巩固,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深浅层度。通过密集的集中教学安排,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知识会不断得以反复和训练,从而大脑信息存储的神经元集合体可以得到有效的激活和活动,从而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由于知识得到有效巩固,语言学习者更能直观体会到自身语言知识的积累,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学习动机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可以使得学习者自主地推动自身的学习,调动自身所有积极因素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比如在背单词中,不仅背诵教师指定的单词,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感,学生还会自己主动将相关生词一齐背诵。所以,集中式的教学时间分配模式符合语言学习者的记忆机制,促使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被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由于课堂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教学任务往往无法按预期完成。这使得部分教师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手段,降低教学要求,窄化教学内容,使得上课内容冗杂单调。合理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基准。课堂教学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领引者(facilitator)。而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并未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程大部分时间是念读教案中相关单词、语法的解释意义,学生疲于记录下教师所说内容,然后进行背诵记忆。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主动思考,也没有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往往教师讲授的时间往往占去大半,并且体现不出教学重点,学生在课后只能死板记忆,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故在管理课堂教学时间时,首先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则是无限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把时间安排在引导学生思考,把握学习重点和启发学生思路上。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接受新的语言知识,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和精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要从教学的密度和精度找突破口。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完整的教育目标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把握住这一完整的目标,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时间的密度和精度,而不是单一的从增加课堂内单词的讲授量等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其次,教授内容要反复进行提炼和加工。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明确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现有语言基础进行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过程。要有取舍轻重之分,课本内容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的教学看似完整,但收效反而甚微。同时,教师还要精炼教学语言,甚至包括眼神和肢体语言都要有恰到好处的结合,不要反复啰嗦,避重就轻。这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磨练才能提升的技能,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最后,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能给教学增添趣味性。课堂教学就是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并同时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教师不仅要“讲好”课,更要“导好”课。

三、结语

提高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从课程课时整体安排的纵向层次考虑,还要注重单节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这一横向层次。采取集中式的课时分配模式,更有利于教学成果的取得,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单节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控制好教学时间的密度与精度。除此之外,非课堂时间的管理与运用也会给教学成果带来一定的提升,如何将课堂时间延续到非课堂时间也是值得探讨的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方岚.教学时间分配模式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教育导刊,2008(6).

[2]朱红玲.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6).

[3]曹晓红.限时讲授,构建初中英语自主课堂[J].英语画刊,2015(12).

作者簡介:宋洁,女, 辽宁庄河人,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助教,硕士学历。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