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的大学英语教改研究
2016-07-04尹歆吟
【摘要】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前辈们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及学生角色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过不同层度的研究,而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来给大学英语教改提供更为科学性的相关研究很少。本文旨在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对我院某级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现有教学的优劣,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并依该方案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最终以教改学生对象的四级考试成绩数据为样本,再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教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教改前学生阅读能力强,听力理解能力差。通过有针对性的听力理解训练等一系列教改措施,学生的英语应用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逻辑回归 四级考试 教学改革 通过可能性
一、引言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消了综合部分的完形填空题型,提高了翻译题型的比重,把原有的补全句子改成段落翻译。针对此次四级考试题型改革,广大英语教学人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加强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中的比重,开展了广泛的翻译应试技巧与翻译实践的研究。然而,大学英语四级题型的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非单纯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普遍体现出听说能力较差、读写能力较强的偏科型“哑巴英语”特点。尽管英语教学科研人员对此特点开展过大量的定性研究,但鲜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过数据化的定量评估。
本文拟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本院某专业学生的四级总成绩及分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应用各项能力进行量化的科学评估;根据该评估结果来总结现有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并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教学改革效果开展科学性验证。
二、基于逻辑回归理论的英语应用能力评估
本文运用2014年6月本院12级临床专业(大二)四级考试成绩为样本,运用逻辑回归理论分析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有水平,并提出可行性教改方案。
1.数据样本。用于本研究的数据样本来源于本学院12级临床专业(考试时为大学二年级)1544名学生的2014年6月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数据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写作与翻译三项有效单项成绩以及总成绩。为了避免部分零分成绩对统计分析的干扰,运用Excel软件对单项或总成绩为零分的学生成绩样本进行了筛除。
2.逻辑回归理论。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书线性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当对数线性模型中的一个二分类变量被当作因变量并定义为一系列自变量的函数时,对数线性模型就变成了Logistics回归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四级各分项成绩与四级通过的相关性,建立各分项应用能力与四级通过几率可能性曲线(Logistic回归模型),故对于每一参数,设置Logistic回归函数为:
从逻辑回归模型(图一、图二和图三)可以得出2014年6月学生各项的50%可能性通过的准确分数分别为:听力142.08分,阅读160.86分以及写作与翻译为134.42分。按照四级三部分每部分的单项及格成绩分别为:听力与阅读各为149.1分,写作与翻译为127.8分。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存在偏科现象:阅读与写作翻译部分过级50%可能性分数远远高于该两部分的及格分值,说明学生这部分能力普遍高于国家四级要求的基本水平。而听力部分过级50%可能性分数远远低于听力部分的及格分值,说明学生听力方面的能力普遍低于国家四级要求的基本水平。综上所述,本院临床专业学生阅读与写作翻译部分整体水平相对听力水平要高的现象,本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加着重于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改革实施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笔者与本课题组成员对13级临床专业班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对于本院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做出了相对的调整。原本本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为每单元一次听说课;即两周一次课(每次两课时)。以前的课程设计使听说课程的教授时间相对集中但间隔较长,导致学生每两周才得到一次听说训练;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这种现象本课题组做出了以下调整,把原本的90分钟的听说课程分成很多的碎片化授课时间;把这些碎片化的听说能力的训练穿插到每次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进行。使得学生每次英语课程都能得到相应时间的听说能力的训练。除了在课程设置上作出调整,笔者还对学生听力能力低下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许多前辈分析影响听力因素时都提及词汇量。词汇量不可否认是中国学生的第一问题,但笔者认为导致大多数学生听力有效信息的听取还有另一重要因素即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音知识的掌握。为什么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要远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什么语音正确、单词拼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听力能力要远强于那些拼读能力不强、语音不正确的学生呢?究其原因是非英语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语音知识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此类学生不知道元音,辅音的概念更别说略读,省音,连读,重读等一些拼读规则和语音语调的使用。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拼读规则”读出属于自己读音的单词,但由于其与正确读音存在巨大的差异;致使学生在听力材料中听到相应词语时无法准确反映出对应的正确单词从而导致无法听懂。笔者认为不解决语音问题,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针对该问题本课题组对实施教改的13级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语音知识的普及。在授课过程中向该专业的学生讲授语音知识,拼读规则并利用开设选修课程来扩大语音知识的传授面;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模拟教材所配的课文朗读光盘多多练习读音,强调平时的朗读应该重视读音的糾错而并非朗读的流畅度。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和所选的篇章段落;有意增加学生朗读机会,让学生相互见证语音和朗读能力的进步。
解决了学生的语音问题,课题组成员对听说课的授课方式也进行了调整。笔者发现原听说课程存在以下问题:听说课程以听听说教程为主,材料单一。学生在每次听说课后半程都略显疲态;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授课者尽可能多的快的听完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演变成听力测试与对答案,教师变成了录音播放者,课堂变成了测听力而不是教听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对实施教改的13级临床专业学生的日常听说课教学进行调整,改原本的范听为精听。要求学生对每个听力材料进行反复听,使他们准确理解其含义。提示学生教师所提倡四级备考初期阶段每天要听听力材料指的是精听并非范听;到备考中后期才是精听范听结合。
基于语音与精听的训练,学生的基础得到了一定的夯实。教师再在读写课程中注重语法知识的精讲。语法知识是贯穿四级考试三个部分的共同点。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都无法离开学生语法知识的掌握。听力理解中语法知识的重要地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材料中虚拟语气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通过课文和各种材料中的长难句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改成效与结果
经过一年的时间对13级临床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该年级学生于2015年6月第一次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笔者对这一次实施了教改的临床专业1086名学生四级有效成绩进行了分析(数据已筛除总分为零和有单项成绩为零的考生),获得各分项成绩与通过四级的50%可能性分析数据。逻辑回归模型图如下:
从逻辑回归模型(图四、图五和图六)可以得出2014年6月学生各项的50%可能性通过的准确分数分别为:听力150.12分,阅读151.59分以及写作与翻译为140.29。便于进行数据对比,笔者将14年6月与15年6月两个年级的有效四级成绩的逻辑回归结果制成如下表格:
从表一不难发现经过教学改革我院13级临床专业学生的英语各项成绩得到均衡发展;原本低于单科及格水平的听力部分的通过四级50%可能性分数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五、结语
通过对13级临床专业班级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改,笔者发现:针对我院现行的学生情况,加强听力理解方面的培训能有效均衡的提高我院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改革成效即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又顺应了《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指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要强化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凡.基于真实车辆—行人交通事故的颅脑损伤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史金婵.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之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上,2015(17).
[3]王晴.大学英语四级备考听力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J].英语廣场:学术研究,2015(9):107-108.
[4]柯应根,董艳.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J].外语电化教学,2014(5).
【基金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项目序号446,《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民办院校英语教改研究》 项目负责人:尹歆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