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小学语文教学

2016-07-04余媛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余媛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 有效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一、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较为常见的组织形式,往往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的良好带动作用,增大训练频率,激活参与热情,能产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

(二)重视组间活动的灵活性。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顾较低层次学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动力。

四、全面评价,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展开

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合作学习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组员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评价合作的效果和成绩等等。这些做法既能培養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

五、教师要担当好合作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不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局外人。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促进,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具体讲,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起到以下作用:

(一)指导作用。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组,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开展合作交流,如何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小组学习成绩和学生个体成绩如何评定等给予指导或建议,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

(二)组织作用。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讨论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提醒,提出明确要求。注意调控各小组活动流程和时间,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

(三)激励作用。交流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灵光的闪现。这种灵光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鼓励学生在汇报时提出,以便让全班学生共享。教师的及时表扬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学生探讨有时会流于表面,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或出现研究方向性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以促进学生开阔思路、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1期.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杨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