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木气田开发阶梯化精细管理

2016-07-04樊志强朱玉双强小龙

地下水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细管理模式

徐 森,樊志强,朱玉双,强小龙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 榆林 710200)

神木气田开发阶梯化精细管理

徐森1,2,樊志强2,朱玉双1,强小龙2

(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9;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 榆林 710200)

[摘要]神木气田作为长庆油田的新气区,其多层系致密气藏、矿权重叠等造成气田开发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为低丰度多层系气藏开发难度大 、与煤矿矿权大面积重叠、气井集输模式致使气井生产状态难以判识等方面。针对生产开发中的问题,逐步探索总结出“阶梯化”精细管理,即从气藏地质研究根基出发,根据不同的井况与气藏特征,逐步改善开发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最终摸清气不同类型气井生产规律,实现了气田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了气田的开发效益。

[关键词]精细管理;模式;大型丛式井;气井判识

神木气田于90年代初开始前期综合评价与试验,1997年陕A井在太原组钻遇13 m砂体,试气无阻流量2.7万 m3/d,2003年,双C井获得工业气流9.4万 m3/d,神木气田初见端倪。形成55 ×108m3的年生产能力,

2003年至2007年,加大了神木地区勘探力度,双S井获得日产10万 m3高产工业气流,并于2007年底提交探明储量。随着神木气田开发进程加快,2014年底已完钻开发井411口,建产能达20亿。

1阶梯化管理的内涵

神木气田作为长庆油田大力发展盆地东部的新气区,目前进入稳步上产阶段,其低丰度多层系气藏开发难度大、与煤矿矿权重叠、气井集输模式致使气井生产状态难以判识等方面。针对生产开发中的问题,逐步探索总结出“阶梯化”精细管理,即从气藏研究根基出发,根据不同的井况与气藏特征,逐步提升改善气田开发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最终摸清不同类型气井生产规律,实现了由气藏到气田到气井的逐阶的精细化管理。

图1 伞形专项研究

2气藏方面

2.1“伞状”专项研究

通过对目前气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开发状况进行认真剖析,确定8个科研项目,如储层精细描述、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气水关系等。这8项科研专项基本涵盖了气田地质、开发等方面。针对这些专题,进行立项攻关。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出了“伞状”专项研究,即从8项科研项目出发,每个科研项目制定一个组室专题,每个组室专题设定2~3个个人专题。让项目从根源出发,让人人参与,每个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从而让科研项目掌握全面理论与国内外前沿、并与现场深度结合(见图1)。

2.2“分段”科研方式设定

针对气田开发各阶段存在的难题,以及日常工作的目标及顺序,改进传统对工作的齐上齐下,避免科研能力浪费,特开展了“分段”科研方式。即将科研分为传统研究、过渡研究、创新研究三类,传统研究细分为传统的地质研究、传统动态分析、传统气井管理;过渡研究分为长期项目和短期专题;创新研究分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以传统研究作为数据基础及研究平台,通过过渡研究短期专题攻坚克难,为长期项目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并通过长期项目过渡到创新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传统研究小组,过渡研究小组及创新研究小组,突破传统以项目划分。目前依托项目成立传统、过渡及创新小组各3个(见图2)。

图2 分段科研方法

2.3形成神木气田特色地质科研技术

2.3.1储层描述技术

气藏特征及开发阶段决定气藏的个性化管理。神木气田储层在纵向上发育层位多(见图3),并且涵盖了两大储层类型(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二是在平面上气田开发区域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下古储层物性千差万别,并且沟槽发育,所形成气藏类型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储层描述成为地质研究的基础手段,也是气田开发模式、矿权重叠解决方案、及气井开发管理等的基础。

神木气田储层有效储层4~11层,多层系开发更是需要储层描述。在对主力气层太原、山2多年分析的基础上,突破主力层限制,陆续开展对下古马五气藏、盒8及上石盒子组研究,并形成加强砂体变化及构型分析,砂体与沉积相组合研究,及砂体、沉积相、成岩三位一体研究。随着开发进程,神木气田储层描述愈加完善。

2.3.2储层动态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预测

在神木气田储层描述基础上,随产建进度加快,新井资料不能及时反映到地质建模上来,因此通过预测储层走向及变化规律,在原模型基础上建立虚拟井,并在新井完钻后进行反复修正,运用数值模拟预测新井的产量及压力变化情况。

3气田方面

3.1气田开发模式

神木气田含气层系多,通过储层精细描述、岩溶故地貌恢复等研究,在下古发育区兼顾下古,充分发挥多层系气层产气能力,并建成最大丛式井组—双S-6井组(15口)。在主力气层突出的区域部署水平井,在多层含气区域部署定向井,每个井场3~15口井,在神木气田形成了“大型丛式井组多层系立体开发”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与单井产量(见图3)。

图3 神木气田多层系、丛式井多井型示意图

3.2矿权重叠

神木气田已开发区与煤矿井田、产业园及规划区重叠程度达100%,开发管理艰难可见一斑。本着相互避让、共同开采、互利共赢的目的,在开发模式上采用大型丛式井组多井型开发,合理间隔规则有序部署丛式井场,且丛式井场、管线路由集中部署在预留保安煤柱上。可以有效在矿权重叠区大规模开发。在曹家滩、小保当等煤矿矿权重叠区域的开发中得到充分印证(见图4)。

4气井方面

气田采用大井丛、多井型、多层系、立体化的开发方式;集输方式采用苏里格模式,“井间串接、井下节流、不动管柱改造” 使得产能试井、产气剖面测试等动态监测难以开展,资料难以获取,为气田动态分析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通过气井定期调研、气井状态判识、及短期关井压恢分析,气田动态分析引入有力证据。

4.1气井定期调研

针对神木气田问题及后续研究中所需资料,开展“四大六小”气井定期调研,即每季度开展大调研一次(涉及全部气井),每2个月开展一次小调研(针对生产问题),主要从单井井口压力核查、产气量核实、井口存在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按照气井生产情况,分为正常生产井、积液井、低产井、节流器失效井、节流气嘴偏小井,并与工艺所及作业区对接问题井配套措施、细化气井管理。

图4 神木气田矿权重叠区互让同采图

4.2气井状态判识

由于井间串接造成单井产量无法独立计量,通过套压判识气井状态成为一个有效途径。经过大量气井调查对气量、压力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配合生产套压变化将气井分为四大类七小类(表1)。分别为正常生产型、套压上升型、套压不变型、套压下降型,并在大类里细化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通过判识气井生产状态,可以简单有效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见图5)。

图5 双Y-C5井生产曲线(套压上升,油管积液)

4.3短期关井套压恢复分析

由于井下节流及不动管柱改造,气井只能通过打捞节流器进行测压,经济型和安全性都较差,因此通过处理厂检修、集气站扩建等机会,观察短期关井的套压恢复情况可以掌握气井生产状态及压力恢复情况,并可以此制定低产井有效的间歇拐点压力(见图6)。

表1 神木气田套压判识气井生产状态表

图6 分类井套压恢复曲线

图7 盆地东部综合评价体系

5“阶梯化”管理模式实施保障体系

5.1气藏开发效果评价体系

建立气井、气藏静动态数据库,深化气藏地质认识,年中和年底开展气田开发效果评价。并通过动静态技术指标,评价开发效果,并提出气井工作制度、工艺措施建议,同时指出目前气田开发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科研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

5.2盆地东部储层综合评价体系

针对盆地东部及米F井区,在深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井的实施情况,充分利用测井、试气、试采数据,综合研究,提出产能部署建议,以指导新区的产能建设(见图7)。

5.3考核保障体系

建立从气井到气田进行逐级考核制度,气井方面:对作业区执行所定制度进行考核;气田方面:对地质研究单位和工艺措施单位在开发管理工作井和气藏管理工作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开展内部动态分析会和厂级动态分析会,并及时上下沟通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及项目规划,最终科学系统的管理气田与气井。

6实施效果评价

6.1气藏管理

通过制定“伞形”专项研究,使技术人员专注钻研特定的研究方向;“分段”科研方式设定提升了气田各相关领域的研究延展连续性及纵向深度性。如连续几年的储层描述的立项攻关,使神木气田气层钻遇率提高,气井产量明显升高,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

6.2气田管理

在充分的地质及工艺研究基础上,形成“多层含气定向井,单层突出水平井”的“大型丛式井组多层系立体开发”的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与单井产量,且减少占地面积,缓解矿权矛盾,加快产建速度,简化工艺流程,利于环保及降低开发成本。

6.3气井管理

通过气井定期调研、套压判识气井生产状态及气井短期关井套压恢复分析,气井在精细管理再上一个台阶。并且通过管理技术共享,与项目组、作业区相互配合,已解决30余口井生产中的问题。使各类气井发挥了各自优点,达到了高效、有序开发气田的目的。

7结语

神木气田通过实施“阶梯化”管理模式,充分明确地质工艺部门、作业区和集气站员工管理气井的方向及目标,并通过确立保障措施开展定期培训,加强考核指标以及对分类气井及重点井的精细管理,使气井、气田、气藏充分达到科学性、系统性、精细性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胡文瑞.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J].天然气工业.2008,28(1).

[2]戴金星,陈践发,钟宁宁,等.中国大气田及其气源(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杨华,等.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周吉平.加强精细管理 提升上游业务竞争[J].中国石油企业.2010(1):18-21.

[5]徐红.深入推进精细管理 提高挖潜增效成果[J].化工管理.2010(6):76-78.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徐森(1984-),男,山东临邑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攻方向:油气田开发。

[中图分类号]TE13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6)03-0242-03

猜你喜欢

精细管理模式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改革导向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析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精细管理,提升投资效益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