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生文本悟性的几点探索
2016-07-04周拯宇
周拯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工具性,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阅读教学选点突破。只关注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有没有用心笔记,是否认真作业,却淡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学习。
对于学生悟性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热情,使得学生能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提升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分析、理解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悟性,具体做法如下:
—、入境——培养悟性之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可阅读的时间、空间及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有感情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入情入境,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悟出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培养学生的文本悟性。
1.引起阅读期待
读是悟之根本,在学生还未接触文本之时,应该提前做好宣传,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学生能很有兴趣地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魅力,使得学生的文本悟性得到提高。让学生从读通文本到字面理解,从句段品味到领悟情感中,自主感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走进文本。
2.创设阅读情境
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可以从阅读情境的创设做起,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一种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设身处地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文本悟性得到提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视频带入情境
如学习《黄河的主人》时,让学生先看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片段,将其置身于壶口瀑布那种壮观景象中,让其感官上产生一种“共鸣”。这样学生才能醉心于黄河,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与智慧,镇定和机敏。
(2)运用音乐渲染
如教学《船长》最后两段时,通过播放《英雄的黎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船长徐徐沉入大海的悲壮,读这段文字时甚至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讲述,可直接引导进入情境,以音乐升华情感,以情感促进感悟,真正做到以文披情。
(3)结合生活参照
如教学阅读短文《过大年》时,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寒假生活趣事,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过年时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气氛好不热烈,我话锋一转,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大年》中那些同学们有趣的事,有兴趣吗?学生们异口同声:有!由课外走向课内,以生活的感悟加深学生对文本悟性的提高。
二、入情——培养悟性之本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同身受,从而提升学生的悟性。
但是,学生要做好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读者阅读文本时要进行细细地揣摩、咀嚼、体味,这就需要慢慢提高学生的悟性。具体做法如下:
1.理清脉络培养悟性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理清文脉,弄明白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层次逻辑,整体把握文本。叶圣陶曾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到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更能说明只有理清脉络,学生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领略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
2.抓住表情培养悟性
所谓抓住表情,朗读课文时学生往往达不到所要表达的效果,老师也不必要在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可以引导学生先做做表情,从表情入手,再读这些句子时就会有一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
教学《鞋匠的儿子》一文时,引导学生读出参议员的傲慢,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我们瞧不起别人时,眼睛会怎么看?做做看?鼻子呢?嘴巴又怎样?这样逐步指导学生找准傲慢的表情,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表情读一读参议员的话,这样一种傲慢的神情,傲慢的语气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学生自然明白傲慢的感觉了。
3.抓住词句培养悟性
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提升悟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东方之珠》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进行品读,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这三个片段,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本悟性。
三、顿悟——培养悟性之本
所谓顿悟是指学生对阅读情境、阅读目的和解决问题等的一些看法与想法,完全是一种个人体验。使得学生在阅读中能产生探究和思考,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部作品大多会寓情于理,情景交融。在明晰文本内容的同时,更要明白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以“理”提升学生的悟性,更好地走进文本。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在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之后,教师对彭德怀的大黑骡子到底是杀还是不杀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杀掉大黑骡子,因为当时情况紧急,只有杀牲口才能解燃眉之急,或许能有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有的学生认为:大黑骡子不能杀,因为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它为革命立过功。就这样,在大家的一次次精彩辩论中,学生深刻感悟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他更爱战士们。
四、结语
放手文本于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空间进行充分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文本悟性,在文本解读中体验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培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才使得阅读教学达到高效,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作者单位: 灌南县六塘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