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2016-07-04仇电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验课教师应科学

仇电全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设计技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四大部分,教师应理清课型,明白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全面提升整体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小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情境导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目光与注意力。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加入问题,引导小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可明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可采用猜谜语、多媒体、讲故事或小游戏的方式,引出实验教学内容,还原生活情境,引发小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激发他们参与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营造一个活跃、宽松、民主的实验教学氛围,提升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教三年级《土壤的保护》一课时,课前,我将学生带到田野中的空地上,师生席地而坐,学生会特别兴奋,陶醉在大自然中。我饱含激情地向同学们推荐一首关于土壤的小诗,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诵读着。我见机创设问题情境:“你对土壤有哪些了解?”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被激活,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他们一定会根据眼前的情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津津乐道地畅谈自己对土壤的认识。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倾听他人发言,并进行评价、补充。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母亲的伟大,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实验探究,自主合作

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尊重实证的科学品质。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起设计和操作实验,不能过于注重其实验探究结果,而且让他们明白理论知识和个人假设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科学品质。当小学生提出假设之后,教师应准备丰富、典型的实验材料,引领他们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思考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比如,在讲授“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实验时,针对部分材料小学生并不知道将它们放在水中时,会出现哪种现象?此时,教师应准备丰富的材料,来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包括木头、泡沫、石块、塑料、金属和纸张等,然后让其自主探究,一起分析和验证实验原理,掌握科学知识。

三、总结归纳,交流质疑

在小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和操作,才能对自己的假设与猜想进行验证,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共同解释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充分感知科学理论知识中的实际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一起分析和讨论各种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对科学知识接纳——质疑——再接纳,总结和归纳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与本质属性,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修正和完善。例如,在讲解“观察哪种液体流得快一些”实验时,教师准备好水、食用油和洗洁精等液体,以及玻璃或瓷板、一次性水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不同液体的流动速度,并相互比较,然后分析其流动速度快慢的原因,通过交流和质疑,最终掌握科学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液体黏度的影响。

四、拓展应用,回归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还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教学回归生活,而且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的科学认知,需通过实际应用得到解释和验证,这是知识内容和能力迁移的表现形式。同时,教师拓展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思维深度,让小学生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比如,在学习“学做一个指南针”实验时,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验操作,已准确掌握制作指南针需要的各种材料,在课下,教师可要求他们使用钢针、磁铁、水和水杯等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然后测试指南针的准确性,辨别方向,以此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回归生活。

五、总结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与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形成科学品质。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江苏】

猜你喜欢

实验课教师应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科学拔牙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