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丝雨 润物细无声
2016-07-04张月华
张月华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校不容忽视的一项教育活动。如何把这项活动渗透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做了一些探索,把语文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整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载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93-02
引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正所谓“育心乃育人之本。”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心理往往较强健的体魄更为重要。《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人性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心灵逐渐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构建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见:
一、以学生为核心,增强情感体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在教学《想飞的乌龟》一文时,拓展环节中我设计了“我想对乌龟说”这个开放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在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交头接耳,畅所欲言。
生1:我觉得乌龟很了不起,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勇于实践。我就没有乌龟那种勇气;
生2:如果我是这只乌龟我下次飞行时一定想个比这个更妙的办法;
生3:我想提醒乌龟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得意忘形;……
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乌龟掉下来的原因所在,并会为乌龟下一次飞行出谋划策。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我适时的进行引导,一种人与人之间从自我到关注他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结果画上了点睛之笔。
二、以课堂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自我展示舞台的课堂氛围,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在《燕子妈妈笑了》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角色表演的方式跟孩子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让孩子们当小燕子,自己当燕子妈妈,让孩子们走进角色,体验三次去菜园的不同收获。而我对孩子们的学文反馈适时进行恰当的评价,总结让他们体会到“燕子妈妈”为什么会高兴地笑了。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和插图了解的课文内容,明白了课文中小燕子的发现与认真观察离不开,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心中的想法。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变为激励和调控,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同样是遇到了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教师不急于叫别的同学回答,而是用真诚信任的目光注视他、等待他,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后,教师说:“你真的很认真,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刚才你一定是在想用这个词语还是用那个词语好,不过,如果能快一点,就更好了。”由此可见,同一情境,由于教师的理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达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成功,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乐观、自信的阳光心态。
三、以教材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而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起导向或制约作用。语文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学书,但它所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有如地下宝藏。因而,教师可将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挖掘、整理出来,因材施教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等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如《雨铃铛》一文教学时,采用让学生配雨声伴奏,充分朗读品味的方法,可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和诵读的兴趣。
小结: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因素,拓展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并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润物无声般渗透,让学生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1999年教育部颁布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教育部印发
[3]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