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城市群:“O+X”空间构架下的子城市群发展对策分析

2016-07-04孟祥林

[摘 要]依据现有的交通网络布局和城区结构,“广域长春”的发展方式是长春城市群的理性发展选择。长春城市群的发展既要形成“O+X”的空间构架,与周边的11个县市及其外展区域分层发展,又应在北区、南区、东区、西区各分区内强化次级核心城市的发展力度,加强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这就需要依据各区内的不同条件构建子城市群:南区构建长春—吉林“双核”子城市群,北区构建“3l+2C”的发展框架,西区通过双弧形链扩张长春主城区向西的影响力,东区构建“○+#+○”的发展框架。

[关键词]长春城市群;次级核心城市;“O+X”空间构架;子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2-0007-06

一、“广域长春”的城市构架

长春城市群以长春市为核心,与哈尔滨市和沈阳市连成一线,通过沈阳市与京津冀城市群整合在一起[1],将京津冀城市群的影响力延伸到哈尔滨市,在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2]。在地域结构上,长春城市群东西狭长,其高层次路网主要分布在松辽市—双辽市—辽源市—吉林市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这使得长春城市群能够便利地与哈尔滨市、沈阳市等省会城市构成大城市带,不过,在东西方向上沿着狭长地形构建次级城市带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长春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分区建设,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条件分别进行发展。长春城市群的东西向交通主干线为白城市—大安市—松原市—农安县—长春市—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安图县—图们市—珲春市一线,南北向的交通干线主要由松原市—双辽市、扶余市—长春市—四平市、吉林市—梅河口市三线组成。在四边形区域外,交通的通达性明显降低。为了强化核心城市长春对四边形区域东西两侧的影响力,就需要不断完善东西向的交通网络,借此不断打造出更多的次级核心城市,并在次级核心城市的影响下,将附近的镇级中心地包容进来,构建以镇级中心地为依托的、以县级小城市为核心的子城市团,形成县级城市带动镇级中心地,镇级中心地支撑县级小城市的互动发展局面。

二、长春城市群的“O+X”形发展框架构建

长春城市群以长春市为核心,通过整合周边的中等城市和县级中心地,可形成“O+X”形的城市体系(见图1)。“O”由以沈阳市—哈尔滨市为轴线呈对称分布的两个“C”形弧线C1、C2构成,西侧的C1线即哈尔滨市—松原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通辽市—沈阳市线,东侧的C2线即哈尔滨市—阿城区—五常市—舒兰市—吉林市—磐石市—辉南县—沈阳市线。“X”由哈尔滨市—沈阳市线和白城市—大安市—松原市—农安县—长春市—辽源市—辉南县—靖宇县—白山市线交叉形成,“X”形区域将长春城市群的大部分区域整合在一起,与“O”形区域共同形成长春城市群的主导区域。以“O+X”框架构建的城市群可将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白城市、松原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铁岭市等中等城市整合在一起,不仅将吉林行政区划内的大部分中等城市整合在一起,还在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一线上构成了省会城市链,并通过沈阳与京津冀城市群[3]连接在一起。长春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心,其到哈尔滨市、沈阳市、白城市、白山市的距离相当,这便于以长春市为核心构建多层次的城市体系。由图1可见,为了形成“O+X”模式的城市体系,需要在C1、C2上完成三段“断头路”,即两个C形弧段上的三条虚线。长春城市群首先以长春为核心,将辽源市、吉林市、松原市和四平市整合在一起,再将公主岭市、农安县、扶余市、舒兰县、九台市、磐石市、辉南县等全部包括进来,按照图1中四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向外扩展。

三、长春城市群的发展层次分析

长春城市群以长春为核心,周边存在四个与长春市紧密相连的区域。除了长春市自身管辖的行政区域外,还包括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以及吉林市的部分区域(见图2),四个区域形成了围绕长春

的圆环状。长春市区周边有11个县级行政单元,分别为长春市的农安县、德惠市和九台市3个县级行政单元,吉林市的永吉县、磐石市2个县级行政单元,辽源市的东辽县、东丰县2个县级行政单元,四平市的伊通市、公主岭市、梨树县和双辽市4个县级行政单元,这11个县级行政单元依托地缘优势形成了长春城市群的次核心区域(长春市区为核心区域)。在图2中,CW和CE为长春城市群的外展区域。长春城市群的次核心区域向西扩展为CW区域,主要涉及扶余县、前郭尔罗斯县、乾安县、长岭县等区域,CW的宽窄与长春城市群向西扩展的实力相关,CW不断拓宽,将大安市、通榆县逐渐囊括其中,与白城连接在一起。长春城市群向东扩展成为CE区域,主要涉及舒兰市、蛟河市、桦甸县、敦化市、靖宇县、辉南县、梅河口市和柳河县等县级行政区域,并逐渐将白山市、通化市等纳入。CE和CW向城市群的东西两侧实际上并非均匀扩展,从图上可以看出,CW的北部区域和CE的南部区域扩展速度相对较快,逐渐将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白山市等连城一线(“双白”城市链),“双白”城市链将CW、CE以及长春城市群的核心、次核心区域串联在一起,成为长春城市群的重点发展区域。在这种发展格局下,吉林市的中心区域也就得到了发展。

四、长春城市群分区发展设计

(一)长春城市群南区发展对策分析

长春城市群南区即以长春市—吉林市一线为界以南的区域,该区域由长春市—吉林市—梅河口市—辽源市—四平市围成(见图3)。该区域有三条从长春出发的主干交通线即lCM、lCS和lCJ,将核心城市长春的影响力引向城市群的南侧。在图3中,lCJ是长春城市群南区的发展主线,这条线将长春市和吉林市紧密整合,同时也连接起长春城市群的南区和北区。

1. 长春市—吉林市“双核”发展模式分析

在长春城市群中,长春市和吉林市邻近,在城市发展中能够很好地借助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城市群中的“双核”。长春的部分职能能够较好地向吉林市疏解,吉林市也能够在长春市的影响下得到较快发展。从图3中可以看出,长春市和吉林市通过两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联系在一起,镇级行政中心分别靠近长春市或者吉林市,这为长春向东扩展和吉林向西扩展奠定了基础。靠近长春市一侧的镇级中心地主要有龙家堡镇、东湖镇、新安镇等,靠近吉林市一侧的镇级中心地主要有土门岭镇、桦皮厂镇、搜登站镇等,长春市和吉林市通过充分整合这些镇级中心地,形成“枣核状”的城市分布格局。图4中展示了这种“枣核状”分布格局的一般扩展过程。图4中的A、B两个城市,每个城市向另外一个城市有4条影响线,城市A的影响线为C1A、C2A、C3A、C4A,城市B的影响线为C1B、C2B、C3B、C4B,在两个城市之间的区域内,发展轴接近A、B两个城市的地方城市发展实力最强(图中用深颜色表示),在与发展轴平行的方向上,距离发展轴越近的区域城市发展实力越强(图中从发展轴向两侧较远的区域用颜色逐渐变浅表示)从发展轴向两侧扩展形成了①②③④等区域,城市的扩展强度I的变化顺序为I①>I②>I③>I④,在区域①内,C1A6、C2A6、C3A6、C3B6、C2B6、C1B6、C1B4、C2B4、C3B4、C3A4、C2A4、C1A4等是最可能形成小城市的区位,区域①涵盖了AB发展轴,C1A5、C2A5、C3A5、C3B5、C2B5、C1B5是发展轴上的小城市,在发展轴上形成城市链,将A、B两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3 长春城市群南区发展示意

图4 两个城市相互作用下的发展轴扩展示意

2.长春市—四平市、长春市—梅河口市两条发展线

长春城市群南区需要在长春市—吉林市“双核”影响下,通过长春市—四平市、长春市—梅河口市两条发展线对城市群的南侧更大面积的区域产生影响。如图3所示,长春市—四平市、长春市—梅河口市两条发展线,与吉林市—梅河口市、梅河口市—四平市两条发展线交织,在长春市—吉林市轴线以南区域形成扇面状城市发展格局。在四条城市链上,首先要充分发展长春市、梅河口市、四平市和吉林市等四个端点城市,同时要在城市链上构建次级核心城市。长春市要在宽城区、绿园区、南关区、朝阳区的基础上逐渐向外扩展,将东湖镇、大屯镇、永春镇、新安镇、范家屯镇、龙家堡镇等纳入建成区中。四平市要将梨树县整合在一起,并将十家堡镇、山门镇纳入建成区中,向北与蔡家镇整合在一起,向东逐渐将石岭镇、天德镇等包容进来。梅河口市要将辉南县和东丰县整合在一起。吉林市要将永吉县整合进来,通过向西扩展将桦皮厂镇、搜登站镇整合在一起。四个端点城市的发展程度对扇形区域的城市化程度有很大影响,以其为核心构建城市团,并逐渐相向发展,城市化的影响力就会覆盖到发展线围成的区域,这对于在发展线上构建次级核心城市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在扇形区域内构建以伊通县为核心的三角形发展布局

图3中的四个端点城市间,需要构建出一个三角形,将长春市—四平市、吉林市—梅河口市、四平市—梅河口市三条发展线连接在一起。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处于四平市和梅河口市间的辽源市是重要的节点城市(“南顶点”),辽源市向东西两侧扩展,拉近了梅河口市与四平市间的时间距离,并将魏津镇、金岗镇、东辽市、泉太镇整合起来。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是图3中的两个虚线圆圈,西侧顶点(“西顶点”)是由刘房子镇、陶家屯镇、范家屯镇、乐山镇、蔡家镇等整合而成,东侧顶点(“东顶点”)是由烟筒山镇、取柴河镇、双河镇、吉昌镇等整合而成。三角形的核心是伊通县,强化发展伊通县,能够强化三角形的中心区域,将附近的伊丹镇、二道镇、马鞍山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西苇镇、营城子镇等整合在一起,并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建立联系,在伊通县与“西顶点”间构建伊通县—马鞍山镇—靠山镇—刘房子镇城镇链(伊刘链),在伊通县与“东顶点”间构建伊通县—二道镇—烟筒山镇城镇链(伊烟链),在伊通县与“南顶点”间构建伊通县—西苇镇—辽源市城镇链(伊辽链)。在伊通县小镇群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向北构建伊通县—伊丹镇—双阳区—万昌镇小城镇链(伊万链),从而将长春市—吉林市“枣核状”区域与三角形的核心区连接在一起。伊万链能提升伊通县以北至“枣核状”城镇轴间的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成为伊通向北的发展轴。在这样的发展设计下,伊通县将会成为长春城市群南区的另外一个新兴的核心城市,在连接端点城市以及“西顶点”“东顶点”“南顶点”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长春城市群北区发展对策分析

长春城市群北区与南区有较大差别,在吉林市—长春市轴线以北形成“3l+2C”的城市发展框架,3l即ls、lf、lj,2C即Cqh和Cjs。从图5中可以看出,Cqh和Cjs以长春为核心,在长春城市群北区形成了两个层次,前者是第一层次,后者是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中,农安县、德惠县和九台市逐渐与长春市融合在一起,发展成为长春市的子城市。三个子城市都需要与周围的镇级行政中心充分整合,构建次级小城市团。农安县需要将柴岗镇、兴隆镇、农安镇、华家镇等整合进来,并通过开安镇、合隆镇与长春整合在一起。德惠县位于长春城市群北区的核心位置上,能够将九台市、扶余市、农安县连接在一起形成德惠次级小城市团,进而在扇形地城市化水平提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发展德惠次级小城市团的过程中,需要将达家沟镇、夏家店镇、高家店镇、边岗乡、天台镇、和平乡等镇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

并辐射到哈拉海镇、其塔木镇,从而与ls、lj整合在一起。在第二层次中,Cjs以松原市和吉林市为端点,扶余市、榆树市和舒兰市成为Cjs上三个重要的节点城市,这三个县级中心地需要以自身为中心构建次级小城市团。扶余需要将新源镇、弓棚镇、弓棚子镇等整合在一起,扶余向西通过新万发镇、三井子镇与松原整合在一起,向东通过弓棚镇与榆树市整合在一起。舒兰市需要将水曲柳镇、朝阳镇、吉舒镇、黑林镇整合在一起,并逐渐向缸窑镇、溪河镇、白旗镇扩展,向北通过新立镇与榆树整合在一起。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发展Cjs线的过程中,要强化发展弓棚镇和新立镇,通过镇级中心地将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向吉林市和松原市两个城市扩展。于是在长春市—松原市—吉林市扇形区域内,形成了“3+3”的小城市团格局(第一个“3”即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第二个“3”即扶余市、榆树市和舒兰市),在松花江市两侧地区形成Cqh和Cjs两条环长春城市带,为“广域长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长春城市群西区发展对策分析

图6展示了长春城市群西区的城市体系结构。在该区域内,从长春市出发的两条弧线即长春市—农安县—松原市—大安市—白城市—线和长春市—长岭县—通榆县—洮南市—白城市—线,在长春市西侧形成椭圆形区域,这是长春城市群向西发展的重点区域。在该椭圆形区域的边界上,农安县、松原市、大安市、白城市、洮南市、通榆县、长岭县等城市构成以长春市为核心的城市链(弧形链),目前需要在长春市—长岭县—太平川镇一线上构建便捷的交通方式,将长春市—合隆镇—烧锅镇—三岗镇—永久镇—太平山镇—双龙乡—孤店乡—龙凤乡—东六号乡—前七号镇—大兴镇—保康镇—北正镇—太平川镇等串联在一起,以使弧形链闭合,在此基础上构建次级小城市团,形成以上述几个次级核心城市为支撑,将更多的乡镇中心地包括进来的城镇体系。弧形链上的镇级中心地与次级核心城市间的关系,在构建次级小城市团的过程中要采取如下方式:农安县次级团以农安为中心,将开安镇、华家镇、柴岗镇、哈拉海镇整合在一起,形成距离长春最近的次级小城市团;松原市次级团以松原市为核心,将前郭尔罗斯县、王府站镇整合在一起;大安市次级团以大安市为中心,将月亮泡镇、红岗子乡、大山镇、两家子镇和安广镇整合在一起;白城市次级团以白城为核心,将林海镇逐渐整合进来;洮南市次级团以洮南为核心,将安定镇、黑水镇和双港镇等整合在一起;通榆县次级团以通榆县为核心,逐渐将四井子镇、大布苏镇、边昭镇和新华镇等整合在一起;长岭县次级团需要以长岭县为核心,逐渐将龙凤乡、东六号乡、孤店乡、双龙乡和前七号镇等整合在一起。弧形链上这7个次级小城市团高效互动,共同促进弧型区域发展。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弧形链边界上的8个城市(前面谈及的7个次级核心城市+长春市)中间还存在一个次级核心城市即乾安县(如图6),以乾安县为中心形成了两个几乎呈对称发展的弧形线:大安市—乾安县—边昭镇—新华镇一线和松原市—乾安县—长岭县一线,前者将大安市次级团、乾安县次级团与通榆县次级团连接在一起,后者将松原市次级团、乾安县次级团和长岭县次级团连接在一起。乾安县次级团成为两个弧形链的“核心”,在乾安县西侧有大安市—龙沼镇—大布苏镇—边昭镇—太平川镇铁路线,在乾安县东侧有松原—查干花镇—乌兰图嘎镇—长岭县高速公路线,这为强化乾安次县级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乾安县次级团发展进程中,需要以乾安县为中心,将水字镇、鳞字乡、让字镇、赞字乡、才字乡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并逐渐将查干花镇、大布苏镇、龙沼镇等也整合在一起,在椭圆形区域的中心区位上逐渐培育出以乾安县为中心的次级核心小城市团。

(四)长春城市群东区发展对策分析

相对于长春城市群的南区、北区而言,东区不但距离长春市较远,而且交通的便捷程度也较弱。从图7可以看出,在东区内沿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大浦柴河镇—露水河镇—抚松镇—靖宇县—辉南县—磐石市—烟筒山镇—双河镇—永吉县一线形成了闭合交通干线(闭合线),从敦化市向东延伸出安图县—延吉市—图们县—珲春市一线(延伸线),通过敦化市将长春市与城市群的东侧区域整合在一起,由此,在长春城市群东区构建过程中可以形成“○+#+○”形的城市发展框架。

1. 东区西侧的“○”形子城市群的构建

在图7中,东区西侧的“○”形子城市群由桦甸市、磐石市、辉南县、靖宇县等中心地构成,该子城市群又由4个次级小城市团构成,这些次级小城市团分别以县级城市为核心将周边的镇级小城市整合在一起形成。靖宇县次级小城市团以靖宇县为核心,整合花园口镇、赤松镇、龙泉镇、景山镇、西南岔镇、万良镇、抚松镇等。辉南县和磐石市距离较近,通过整合平安川镇、辉南镇、团林镇、牛心镇、细林镇、富太镇等逐渐融合在一起。桦甸市次级小城市团以桦甸为核心,逐渐将呼兰镇、红旗岭镇、红石砬子镇等整合在一起。东区西侧的“○”形子城市群通过“#”形区域的南“—”线向东通过白山镇、露水河镇与东区东侧的“○”形子城市群衔接在一起,向西通过驿马镇—官马镇—烟筒山镇—取柴河镇—双河镇一线与吉林市建立联系,进而与长春市整合在一起。

2. 东区东侧的“○”形子城市群的构建

从图7中可以看出,东区东侧的“○”形子城市群中,由珲春市、图们市、延吉市、龙井市、和龙市、安图县和敦化市等7个县级城市构成7次级城市团中,敦化市与其他6个城市较远,作为连接蛟河市与其他6个县级城市的媒介。安图市、珲春市、和龙市三个县级中心地形成的三角形将图们市、延吉市和龙井市等6个城市整合在一起,再与土山镇、福洞镇、西城镇、八家子镇、头道镇、东城镇、智新镇、老头沟镇、石门镇、三道湾镇、八道镇、长安镇、月晴镇、石岘镇等镇级中心地整合,在长春城市群的最东端通过“#”形区域与长春市呼应。“#”形区域的南“—”线和北“—”线是7次级城市团与吉林市进而与长春进行整合的媒介。

3. 东区中间区域的“#”形子城市群的构建

图7中,“#”形子城市群是由蛟河市、敦化市、露水河镇和桦甸市围成的区域。若构建“#”形子城市群就需要依托现有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蛟河市—松江镇—漂河镇—二道甸子镇—红石砬子镇—那尔轰镇—西南岔镇—景山镇—靖宇县交通线,将蛟河市、桦甸市和靖宇县等三个县级中心地沿南北方向串联在一起,此外还要连通红石砬子镇—老金厂镇—夹皮沟镇—大浦柴河镇一线。于是“#”形区域的四边上都有便捷的交通线相联系。在“#”形子城市群东西两侧的两个“○”形子城市群的影响下,露水河镇会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小城市,带动白山镇和北港镇的发展,露水河镇会逐渐成为“#”形区域的一个顶点。“#”形区域在东区东西两侧的“○”形子城市群之间发挥更好的桥梁作用。

4. 在东区内提高交通网络通达性

从图7中可以看出,闭合线区域的交通通达性程度相对较高,延伸线区域的通达性程度相对较低。前文述及,在提升长春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方面,需要构建蛟河市—松江镇—漂河镇—二道甸子镇—红石砬子镇—那尔轰镇—靖宇县这条南北向的交通线[4],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构建两条东西向的交通线,即老金厂镇—夹皮沟镇—大浦柴河镇—安图县一线和露水河镇—白河镇—松江镇—和龙市—龙井市—延吉市—长安镇一线(图中用虚线表示),通过连通大浦柴河镇和松江镇再将两条线整合。交通网络得到完善后,7次级城市团虽然距离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较远,但也能够通过多条城市走廊与长春建立联系,长春市的城市影响力进而可以尽量向东扩展。“#”字交通网络提高了长春城市群东区的通达性,使长春城市群的远、近域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得到提升。

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保定”的融合发展策略[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13.

孟祥林.“软区划”与京津冀一体化[J].中国经济报告,2015(6):96-99.

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保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30.

孟祥林.路网通达:京津冀一体化下“大保定”城市链构建与提升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5(4):42-48.

[责任编辑 张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