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07-03贾丽芳

关键词:颅脑我院评估

贾丽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 运城 044000)

急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贾丽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40例(对照组),同时选取我院急诊2015年12月~2016年8月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40例(观察组)。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路径。结果 在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使分诊评估时间和抢救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生存质量较高,存在推广价值。

急诊护理路径;颅脑损伤;急救;临床价值

近年来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患者危害性较大。加强对患者的积极有效救治十分关键[1]。本文为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取得的成效,分别选取我院急诊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各40例,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40例(对照组),同时选取我院急诊2015年12月~2016年8月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40例(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5±2.1)岁,致病因素:撞击伤13例,击打伤10例,其他因素损伤患者有17例;对照组男25例和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0±2.5)岁,致病因素:15例患者为撞击伤,14例患者为击打伤,其他因素损伤患者有11例。可见能够进行相关研究。

1.2 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2)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活动。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等常规护理措施,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文所述。

1.3.1 优化院前急救

求救电话接收后10 min以内,救护车必须紧急出发,在未到达事发地点前,急救医生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提前询问患者有关病情状况,对于必要的急救措施,指导患者家属有效实施,包括:嘱患者家属切勿随意挪动患者、保证患者休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等,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基本护理。救护车到达事发地点后,急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实施吸氧治疗,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必要的补液治疗。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状况。完成基本的抢救措施后,立即转运患者,将患者送至就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1.3.2 优化接诊流程

在返回医院途中,急救医生要立即联系急诊科护士,为接诊患者做好准备。若发现患者存在颅脑损伤表现,接诊5 min以内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明确患者疾病类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疗。并做好手术准备。

1.4 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对比,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三个等级,且0~100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且其中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得分分别为低于60分、在60~85分之间及大于85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生存质量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内容,每个项目为50~100分,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对比(±s,min)

42.4±4.5 67.3±7.3 4.342<0.05组别 n 分诊评估时间 抢救时间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P 1.1±0.7 3.3±1.2 4.253<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方面对比 [n(%)]

2.3 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进行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进行对比(±s,分)

组别 n 生理症状 躯体症状 睡眠状况 心理症状观察组对照组40 40 tP 86.1±10.2 63.2±9.7 4.976<0.05 80.1±9.2 52.3±12.6 4.235<0.05 87.3±9.7 70.8±10.1 4.573<0.05 88.5±11.3 73.5±11.4 4.346<0.05

3 讨 论

受创伤等外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颅脑损伤疾病的发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脑损伤、颅骨损伤及头部软组织损伤均属于颅脑损伤的范畴。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将颅脑损伤分为脑上和颅伤两种类型,脑伤和颅伤又包括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种疾病类型。闭合性损伤同时包括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四种类型。该病对患者生命健康危害性较大,早期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诊疗和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各项操作技能,在护理工作中,始终谨记各项医疗和护理工作都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做到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和爱心,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促进患者就医过程的有序快速,从而有效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率,有利于保证患者在和谐的环境下就医。早期护理中,护士一般是在医生下达医嘱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其护理工作不能做到及时全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护士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有效全面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为抢救患者争取到宝贵时间,在缩短转运时间的同时,能够使患者在转运途中得到安全、有效救治,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增高。

本文通过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取得的成效,数据显示,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分别为(1.1±0.7)min、(42.4±4.5)min,对照组分别为(3.3±1.2)min、(67.3±7.3)min,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方面的得分分别为(86.1±10.2)分、(80.1±9.2)分、(87.3±9.7)分、(88.5±11.3)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得分分别为(63.2±9.7)分、(52.3±12.6)分、(70.8±10.1)分、(73.5±11.4)分,对照组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取得的成效显著,在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及抢救时间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提高,且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推广价值。

[1]曹阿芳.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46-247.

[2]王院香,王二香,周志胜,等.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6,24(2):16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6

B

ISSN.2095-6681.2016.36.104.02

猜你喜欢

颅脑我院评估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