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策略研究

2016-07-02唐超逸

经营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机遇商业银行

摘 要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时期。本文从商业银行所扮演的资金供给者的转型和发展,以及基本衡量银行经营的指标入手,分析了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市场利率化背景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盈利性等方面,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商业银行在新常态时期的转型策略。处于金融系统中核心位置的商业银行在迎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同时,应当根据经济增长状态以及自身情况,完善经营策略,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深挖客户需求变化,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优化调整银行信贷结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机遇 经营转型策略

一、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分析

(一)不良贷款率上升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金融发展环境的改变,以银行为主体的各个金融行业也必然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风险。[1]信贷风险的上升,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利润减少,不良贷款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根据银监会数据,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到1.67%,创2010年以来不良贷款率新高,较2014年上升0.42个百分点,2014年和2015年不良贷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估计,至2016年末将达到2%。因此,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防范的压力增大,需要提高更多的风险拨备,商业银行内在风险成本上升。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产业调整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坏账上升的压力。尤其是过去高速发展的几年中,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集中的制造业,面对产业结构转型,企业资金流转效率低下,资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不足,对于商业银行,这些企业的偿还债务的风险增加,会计账目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二)传统业务盈利降低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在降息降准的同时宣布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我国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走完最后一步。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市场原来保持的低存款利率必然会随着各类商业银行的存款竞争而产生变化,首先是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利率水平高于储蓄类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放开管制后,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必然会回到均衡水平;其次,民营银行准入门槛降低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2015年6月银监会公布了首个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旨在通过货币存量结构改造,积极发展民营资本进入银行,改善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增强银行业发展活力,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性。同时,在资产快速扩张、资本充足率必须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业内资本金不足的压力进一步凸现,商业银行当前普遍存在着资产快速增长与资本金补充乏力的瓶颈制约,也面临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压力。[2]

(三)盈利结构模式变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主要在于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占比仅为24%左右,国际先进银行中间业务占比则达到了50%。以民生银行为例,根据民生银行的年报数据,2009年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1.1%,且逐年上升,2012年已达到20%,但是从总体上看,其中间业务的盈利占总盈利的比重与金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仍有较大差距。从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经营模式上来看,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规模比较小,国家政策导向对于商业银行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培育和拓展,缓解利差缩小对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冲击。[3]

(四)金融风险传导显著

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商业银行业务延伸至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还包括衍生下的各个二级市场。商业以金融产品为纽带联系各个市场,创造的各项业务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对整个体系产生多重叠加效应,多个金融市场的谐振必然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部分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迅速融合,对银行间资金产生流动性风险并在跨市场间进一步传染与发酵。[1]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操作风险上升的压力,第三方支付、数字化金融和智能金融等一系列全新理念在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信息化系统衍生出操作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可控因素小,系统关联性强,单个因素变化由系统辐射至整个金融系统,很有可能产生更大的金融危机。

二、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改变思路

(一)优化贷款业务

供给侧改革应当成为商业银行制造优质贷款、提高贷款质量的一个契机。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方针,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必然会导致很多企业并购、重组或淘汰出局。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资金供给者,也应当通过这种趋势改善资金分配结构,连接高端制造,创新行业,合理并有效地改变投资组合,畅通产业链资金流动,转变对贷款客户的固势思维,深入考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片面地根据规模效应判断企业是否有贷款的价值,着眼于客户的内在的发展趋势。根据政府的供应侧改革目标,制造业将会有更多的并购、重组或淘汰出现,已经丧失经营活力的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将引入退出机制。而银行贷款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供给端,也将有机会被重新分配到其他增长较高和较具活力的行业。[4]

(二)强化银行业改革转型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机构改革。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积极布局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小、精、专类型机构,提高机构效率,精简业务程序,增强服务竞争意识。二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商业银行本身应当深刻研究国家经济的大体政策趋势,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规模发展速度,扭转过于注重规模扩张而相对忽视风险调整的业绩考核体系,向做精做专做优转变,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合理改变盈利结构。三是经营目标的改变。针对国家经济发展纵深战略,深入加大对高科技含量制造、新兴创造等产业的力度,深化供给侧改革目标,提高银行客户质量,挖掘有潜力的客户。积极倡导发展绿色金融、智能金融和普惠金融。[3]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一是树立互联网金融意识,将互联网普惠精神融入银行业务。搭建有效而具有实际服务意义的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银行产业品牌的认可度。二是充分挖掘网上银行服务潜力。在保障实体网点经营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网上银行的服务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网上银行的各类业务拓展小微客户,提供更为细致的个人消费信贷。三是以“社交网络”“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新时代创新科技管理客户数据。根据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广泛性、延伸性,深入挖掘客户本质需求,寻找客户的同一特点,以此为基础,研究并创造出更加符合同质客户需求的产品,同时体现客户多层次性,创新不同层次的新型网络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本来开展金融业务,以保持银行发展的活力。

(作者单位为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唐超逸(1994—),男,湖南祁阳人,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专业,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曹国华,刘睿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04):22-30.

[2] 陈阳.关于新常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策略的思考[J].北方金融,2015(11): 23-25.

[3] 曾刚.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银行业,2016(02): 44-45.

[4]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银行业研究课题组,陈卫东,宗良.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 化解当前经营压力——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16年第二季度)[J].国际金融,2016(4).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机遇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再见,机遇号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