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氟乙烯燃气裂解炉的系列优化改造

2016-07-02谢小刚谭建明李非露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自贡643201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燃烧器

谢小刚,谭建明,刘 钱,李非露(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自贡 643201)



四氟乙烯燃气裂解炉的系列优化改造

谢小刚,谭建明,刘钱,李非露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自贡643201)

摘要针对四氟乙烯燃气裂解炉检修频率高、事故频繁、燃料消耗高等问题,从燃烧器、保温层、零部件结构和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对燃气裂解炉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裂解炉的使用寿命延长,检修频率降低、费用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同比明显减少,且多项控制参数得到了优化,在很小投资的情况下达到了大的收益,效果明显。

关键词燃气裂解炉;四氟乙烯;燃烧器;优化改造

燃气裂解炉是四氟乙烯单体生产装置的核心设备。某燃气裂解炉为立式筒炉,内部结构复杂,主要包括筒体、换热管、热风换热器、燃烧器、烟囱及保温材料等。裂解炉的运行条件复杂,涉及到天然气、二氟一氯甲烷(F22)、水蒸汽、无离子水、氮气等物料在炉内的燃烧、流动、转化和热交换等,且设备长期在高温条件下运行,以及骤冷骤热的交替工况,致使每半年小修1次,1年大修1次。

原有的三点式正三角型底烧式燃烧器,其结构决定了燃料燃烧不完全,炉底温度过高,易烧坏燃烧炉底板保温层,炉底浇注泥呈贯通式开裂,对流段、辐射段均有保温材料不规则脱落,同时燃烧火焰经常出现偏烧舔管,使换热管发生蠕变变形。由于没有设置热风换热器及时移走烟气热量,致使烟道气温度高达350℃以上,烟囱经常损坏。

在控制方式上采用现场PLC控制,炉温、炉膛负压、燃气量、风量等都需在现场PLC面板上进行调节,由于控制信号上的滞后造成裂解炉多项参数不能及时修正,致使炉底外部温度高达230℃以上,筒体外部温度达75℃以上,满足不了控制精度要求,且事故频发。因此该设备的检修频率较高,燃料消耗高,不能满足化工装置的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

1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四氟乙烯燃气裂解炉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裂解炉Fig 1 Cracking furnace

1.1燃烧器

燃气裂解炉的热源都由燃烧器燃烧燃气产生,其结构形式、燃烧喷嘴、空燃比、材质等都与燃烧效果密切相关。改造前的燃烧器采用简单的三点式正三角型底烧式燃烧器,空燃比的调节采用人工调节,存在3点空燃比调节不一致、部分燃烧不完全、火焰偏烧、炉内温度分配不均匀和炉底温度过高等问题,造成燃烧器经常损坏;炉内蒸汽换热管火焰偏烧舔管造成蠕变;炉底温度过高造成底板保温材料损坏,更换频繁;燃气用量大,燃烧效率低;烟道气温度过高。

基于上述原因,将燃烧器改造为底烧多枪平流式,设置在裂解炉底部正中,燃气枪放在调风器空气通道内,枪头8~12个。燃烧器本体材质采用碳钢,枪头材质采用Cr25Ni20,助燃配风为45°旋进气。改进后的燃烧器结构见图2。

图2 改进后的燃烧器结构Fig 2 The improved structure of burner

1.2保温材料

改造前的裂解炉炉底采用高温石棉板、耐火浇注泥、高温涂料的组合保温形式;辐射段炉身采用普铝纤维针织毯、高温涂料的组合形式,炉顶同样采用普铝纤维针织毯、高温涂料的组合形式,且用500 mm×500 mm的S30408材质钢条进行捆绑;对流段采用普铝纤维针织维毯。由于炉膛温度较高,局部保温材料及捆绑材料选择不合理,致使保温层开裂与不规则脱落,导致炉底外部达230℃以上,炉筒外部温度达75℃以上,对流段外部温度达50℃以上,远远超过控制标准。

基于上述原因,改造时,采用炉底铺3 cm厚高温石棉板、中间为高铝耐火砖、表面为耐火浇注泥和高温涂料、沟缝填充高铝纤维的组合形式;炉身采用外表面普铝纤维针织毯、内表面高铝纤维针织毯和高温涂料、同时用陶瓷帽固定的组合形式;炉顶采用全高铝纤维针织毯,同时用250 mm×250 mm的Cr25Ni20材质钢条进行捆绑固定的组合形式;对流段全部采用高铝纤维针织毯和高温涂料的组合。

1.3热风换热器

原有燃烧炉对流段未使用热风换热器,燃烧器全部采用外部冷空气配风,裂解炉燃烧尾气全部由烟囱排放,烟气温度达到350℃以上,烟囱经常损坏,且热损失大,燃气用量大。

为了降低燃料消耗,改变燃烧器冷热交替工况现状,在对流段上部增加1个热风换热器,见图3。燃烧器配风先经过热风换热器逆流换热,将温度加热到130~180℃,再与燃气一起通过燃烧器进行燃烧。

图3 增加热风换热器后的裂解炉Fig 3 Cracking furnace with increased hot air heat exchanger

1.4零部件

裂解炉的零部件相当多,一套裂解炉达上万个。改进前部分零部件设计不合理,例如蒸汽换热管的导向管、辐射段的检修孔、炉底的加强筋、烟囱挡板等,造成裂解炉检修频率高、故障率高。

将辐射段蒸汽加热管的底部导向管与裂解炉底板隔开,避免内部热量通过导向管直接传到底板外,造成炉底外部温度过高,同时将材质由原来的S30408材质改为Cr25Ni20。

将辐射段检修孔改进成凹槽密封,同时在凹槽和检修盖板部位增加以高铝纤维为主要材料的保温材料,避免热量散失。

将底部燃烧器喷火口改进为45°蜗壳状喇叭口形,使火焰充分燃烧,同时将火焰直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避免火焰舔管造成辐射段换热管发生蠕变。

将辐射段换热管挂钩改成为U型,U型的转弯薄弱部分加厚,U型内部按照换热管弯头的形状进行修正,使其更好的贴合,以免热胀冷缩后换热管脱离U型挂钩,发生变形,同时将U型挂钩的材质更换为ZG5Cr26Ni36Co15W5。

将原来的烟囱挡板改为电动蝶阀,材料为S30408材质,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烟气流道开度,更加精准的控制炉膛的负压。

将对流段管板加工面由原来的自由尺寸公差按GB/T 1804—2000的第14级精度加工,改为自由尺寸公差按JB 2854—80的第2级精度加工,同时将管板材质改进为ZGCr25Ni12Si2[1-2]。

将炉底测温点设置在距离炉底板以上1.5~2.0 m位置,插入深度900 cm,便于测量火焰的外焰实际温度;将炉中温度测温点设置在辐射段蒸汽换热管出口位置,插入深度700 cm,便于监控加热效果;将炉顶测温点设置在对流段和热风换热器结合部位,插入深度500 cm。同时增加热风换热器后烟道和热风的温度检测点。

1.5控制方式

裂解炉的控制方式有很多种,一般分为现场的PLC控制和远程DCS控制,控制方式改进前采用现场PLC控制方式,炉温、炉膛负压、燃气量、风量等都需在现场PLC上进行调节,由于信号的滞后造成裂解炉多项参数不能及时的修正,因此无法满足控制精度要求,频发事故。

基于此,将原有的控制方式改为现场PLC和远程DCS组合控制的方式,采用转换开关进行切换。裂解炉在开车和停车阶段,将转换开关切换至PLC控制方式,便于现场对各项参数进行修正,同时避免紧急事故的发生。当裂解炉处于正常操作阶段时,将转换开关切换至DCS控制方式,便于根据各项控制参数的变化进行远程调整。同时,采用单回路连锁和先进的等比例控制方式,对炉膛压力、温度、空燃比进行自动调节。

表1 裂解炉改造前后运行情况Tab 1 Operation situation of cracking furnace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2 运行效果

通过对裂解炉的一系列优化改造,其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检修频率比改进前降低很多,由原来的半年1次小修降到1年1次小修,1年1次大修降到5年1次大修。同时裂解炉的各项控制参数相当可控,无论是转化率、燃气消耗、温度控制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改造前后运行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同等四氟乙烯产量的情况下燃气消耗量比改造前少消耗约50 m3/h,且系统运行平稳。炉膛温度梯度分布合理。烟道气温度较改进前降低很多,很大一部分热量通过热风换热器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显著降低了燃料的消耗。

3 结束语

通过对燃气裂解炉的一系列优化改造,不但延长了裂解炉的使用寿命,显著降低了燃气燃烧炉的检修频率,大幅降低检修费用,能源、原材料消耗同比明显减少,且多项控制参数得到了优化,在很小投资的情况下达到了大的收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S].

[2]JB 2854—80铸铁件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和重量偏差[S].

研究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TQ222.4+2

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6-6829.2016.01.006

收稿日期:2015-10-24

猜你喜欢

燃烧器
天然气金属纤维燃烧器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650MW超临界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的主要问题与优化调整
660 MW锅炉旋流燃烧器烧损问题分析及处理
数值模拟研究燃烧器重要参数的影响
多孔介质表面燃烧器辐射效率测量综述
一种冶炼窑炉上的粉煤全氧燃烧装置
NTFB低氮燃烧器介绍
浅谈燃烧系统改造的效果
乙烯裂解炉中低NOx燃烧器的安装、操作与维护①
600MW机组锅炉低氮燃烧器运行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