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6-07-02卢华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评价方式生命教育

卢华美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生命教育是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的教育。本文分析了生命教育的现状,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含义,并结合历史教师的特殊身份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探讨作为历史教师该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以完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历史教师;历史教学;历史教材;评价方式;生命教育

在电视、报纸上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视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极容易做出一些漠视生命甚至践踏生命的举动。因此,必须尽快给学生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义,启迪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的人。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应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学当中,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

作为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师理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中学生以前贤为镜照亮自己,从历史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首先,历史教师要树立榜样,做好典范。这不仅要求历史教师具备生命意识,同时应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历史教师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因此,生命教育要求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善于控制属于自己个人的、负面的情绪,要以生为本,以生命为本。身教重于言教,历史教师还要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不断完善自身的生命形象,始终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控制个人的负面情绪,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更应手下留情、口下留情、眼下留情。只要教师真正做到教人先正己,育人先爱人,就会润物细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教师总是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上。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个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教师,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生命,体验美好;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相反,一个对生命不尊重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开发自己的生命资源,关注自己的生命,创设和谐的生命形态,成为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其次,善于挖掘历史教材资源,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记录着人类生命发展的历程,蕴涵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灵活运用,将它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一是利用教材中关于人类诞生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及种种辛劳的史实,让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生命顽强不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例如,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木棒到弓箭,从茹毛饮血的生活到摩擦起火,再到定居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恶劣的自然条件,随时都将导致人类生命的结束。由此看来,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在这历程中,我们的先祖为了生存,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这也能启发我们的学生要关注生命的和谐与健康,学会尊重他人与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是利用教材中大量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他们为人类、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一心为国为民为天下,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如: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主禁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因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而被反动派逮捕的抗日名将,在临刑前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清末一心想变法图强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之后,为唤醒国人的蒙昧和自强的意识,毅然选择“以死昌国”,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这些历史英雄人物至今受到后人的崇敬与追念,他们虽死犹生。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从而启发学生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三是利用教材中无数次的战争、征伐与杀戮的史实,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和死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历史上的战争,比如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成千上百万生命的伤亡。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和珍爱,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于这个世界上。

最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重生命教育分量。

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形式宜多样化,可采用提问、作业、口试、笔试等形式,方法可采用办故事会或辩论赛、做文摘卡、绘制历史题材的图画、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或黑板报、编演历史剧、设计历史题材的软件、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或小论文等。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实现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新课程下历史学习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指导性、发展性的评价细则,要积极推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可以让学生采访专家、参观博物馆、资料查询等,然后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考查学生在这过程中的态度和体会,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评价的结果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完善他们的学习行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的变化更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来看待,更希望他们通过历史的学习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使学生不再害怕和拘泥于每一次测试。相反,他们可能更希望借此审视他们生命活动中的每一步前进的脚印,这无疑加重了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分量。

总之,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态度,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质量,并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校和课堂成为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应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5(11).

2.吴增强.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及其启示.2005(9).

3.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航鹰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评价方式生命教育
当前历史教师亟待提升的五种能力
探讨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论教育科研对历史教师成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