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源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7-02施海丽
施海丽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视频资源因其独特教学妙用,越来越被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本文从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出发,主要论述了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创设科学情景,通过教学的实践与案例,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情景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视频资源;教学情景;运用
科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与实验的学科,如何能够把生活情景请进我们的课堂,如何让教学中的科学情景更加生动、形象,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视性、精确性,这些都是是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而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视频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地运用视频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运用视频情景的优势
1.视频具有真实性
视频影像能够真实全面地记录整个科学过程或教学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讲解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同时还能够使注意力稳定和持久,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准确、逼真的视频媒体尤其能够非常好地表达教学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
2.视频还有表现性强的优势
视频影像适宜呈现一些对学生来讲感觉比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方面,视频所能传输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比如在讲解“重力势能”时,可以从影片中剪辑一段视频。一望无际的雪景给人以恬静、美丽的感觉,可当雪崩发生时,恬静的大雪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沿途的一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雪崩很好地表现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关于获得信息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二是关于知识保持的结果,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70%。可见,多种感官的参与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二、视频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1.视频截取情景,导入科学课题
在科学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头脑中复现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复现,而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我们适时地利用视频的“改变时空”和“化远为近”的独特作用,适时地播放一些视频片断,就能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和活跃课堂气氛,会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学生感到科学情景真实具体,又有科学就来源于我们身边的感觉,有开篇致胜的效果。
案例1:在《大气压的大小》的科学教学引入时,我们播放《大气压能支持多少米高的水柱》。学生的学习是不形象的,虽然好像知道大气压很大,但是实质上对大气压的大小没有感性认识的,缺乏体验。通过视频的导入,这样既给了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又给了学生思维上的碰撞,让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了强烈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告诉学生,用水来做实验,所用的玻璃管至少要10米长,做起实验来很不方便。再顺利地引出托里拆利的实验,让学生既有了兴趣,又有了认识基础。其中,视频的作用功不可没。
案例2:在学习人与生物圈这节课时,上课就直接播放我国南方出现的“疯长的一枝黄花”,以及有关“紫茎泽兰”泛滥成灾的新闻采访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后果,使当地的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物种受到侵袭,引起学生关注人与生物圈和谐相处等有关的环境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视频的导入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多重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相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的应用。
再看一则《惯性》的教学案例:
(1)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视频引入:火车未开动,某旅客坐在车厢里,竖直向上抛一块橡皮球,下落时落在抛出处的正下方。
教师提出问题:若是火车在匀速直线行驶,该旅客做同样的动作,橡皮球下落时落在哪里?
问题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的认为应该落在抛出处前,有的认为应落在抛出处后。
教师指出:刚才的争论涉及一个古老的话题──惯性,到底什么是惯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惯性。
(2)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播放一个拍摄的视频:一个工人正在用一辆手推车运泥沙,工人把力作用在手推车上,手推车前进,当工人撤去推力作用后,车停止了运动。
设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在这一案例当中,使用了两则视频材料作为课题的引入,两个视频的作用各不相同,第一个视频是学生活动的记录,作为课题的引入材料来使用,学生亲切又熟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二则视频材料,采取生活中工人推车的生活情景,类似的情景学生是天天能看到,但都没有仔细地分析辩证过,学生似懂非懂,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惯性的教学,这个视频的作用拉近了时空的距离,把生活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感受了生活,成功地导入了课题。
2.视频记录实验,突显科学过程
在课堂中演示的实验要求目的明确,易于学生观察与记录,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制于器材、课堂教学的条件,会出现实验现象不够清晰,学生不能很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又或者实验过程过快,学生无法观察和记录实验。这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视频来记录实验,重现实验过程,运用播放软件可以实现放大实验现象,加速或延缓实验过程,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科学过程,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
例如,平抛运动演示实验中就出现了实验呈现的时间太短的问题:
教学案例:探究平抛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探究:同学们每天都在训练实心球投掷。当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实心球应该只受到重力作用,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甲回答:“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答案正确,但是心里还是非常迷惑)
学生乙回答:“太快了,无法观察。”
教师陷入了困惑之中,这个实验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定,学生很难观察和分析,课堂的效果很不好。现在可以采用视频记录的方法来解决,把平抛的演示实验用数码相机事先记录下来,通过视频播放软件,把实验过程进行慢放,如图1,其中一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这时候,学生不但能看到两个小球的同时落地,而且可以观察到,两个小球在空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还能发现,相同时间内,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图1充分说明了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竖直的分运动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
图1 平抛运动视频截图
3.视频记录体验,引导学生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有些现象不易观察,在课堂中又不容易引入,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探究,把实验现象用视频记录下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记录的实验视频,进行科学探究。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这样的过程,视频又记录了真实的实验结果,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非常高。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如果我们采用常规教学有这样几种方式开展探究教学:
方式1:作图探究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分别画出u>2f、u=2f、f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图像分析,得出规律。
方式2: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手册内容,进行学生实验:(1)选取一个凸透镜,在阳光下或平行光下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并记录。(2)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一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上。(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可能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找到清晰的像后,记录像的特点。(4)依次调整物距,得出成像规律。
在方式1中,通过作图,能得到规律。但是对作图技能要求很高,一旦光线有偏差,做出的像误差会很大,从而影响规律的得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多的体验,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方式2中,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来获取成像的感性体验,通过实验现象和记录,得出规律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找不到像,有的像距和物距填写错误,更有时间上的限制,没法完成实验。实验中的遗憾,只好带出课外思考,
如果在实验当时进行拍摄,事后教师再找出几组正确操作和典型错误的视频,在第二节课展示。由于学生亲生参与了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清晰,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前面两节课堂中所能比较的。视频资源很好地设置了一个科学情景,引导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4.视频运用知识,拓展科学视野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用典型的科学情景、科学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进行深化,活化对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有关现象。利用视频材料开展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值得教师尝试。首先,使用视频讲解学习活动要比文字的和口头的讲解要形象得多,这更能便利地使学生明白活动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目标是是什么。其次,利用视频材料开展活动会增加趣味性,信息的容量更大,视频材料还有音像同步、声画一体的特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信息接收渠道。再次,视频可以结合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科学发展的前沿,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兴趣。
比如在电阻的教学中对科学知识进行拓展,会进行关于超导的讲解,这个知识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根本无法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平常也接触不到超导材料,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超导”“上海磁悬浮列车”“秦山核电站”等大量反映国内、外超导体科技成就和科学学史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科学的兴趣以及认识世界、探求科学奥秘的强烈愿望。
又如在超失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的视频情景,了解物体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开拓了视野,又运用了科学知识。
三、视频资源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视频资源的时间要求适宜
教师应控制视频的时间,一般一则视频不能过长,控制在2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一时间,学生会有疲劳感,觉得不新鲜了。视频使用过长,也会影响其他知识的教学。视频使用的时间也不能过短,过短则会容量不足,学生会有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就结束的感觉。
2.视频阻止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视频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从学生的感觉上来看有点像看电影的,他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观察视频上了。而教师则有放电影的感觉,而且由于视频中声音、画面的影响,教师就是想插嘴也很难插入话题,这样就会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对情景的进一步挖掘。
3.视频播放代替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使用视频材料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视频和我们平时使用的粉笔、模型”一样,都只是工具,绝对不能让它主宰课堂。而课堂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其中起到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而不是视频。如果教师将课堂教学完全交给视频材料,就有可能把科学课变成“电影课”,毕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视频材料解决的。
运用视频材料进行科学教学情景设置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视频应用于教学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视频辅助教学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对它的研究还没有全面化和系统化的展开。不过,由于它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来,不断完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提供更加合理可行的实践经验。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切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一定会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案例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何国平.物理创新教育艺术.山东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