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维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6-07-01张大云
张大云
我们心目中的新课堂应是多维的。它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着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对语文教学的全新认识。
采用多维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建立与学生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师不再是教师爷,而是教学相长。相信并欣赏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诱导学生认真观察世界,注意学生的直接的新鲜的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诱导学生争辩,在争辩中解决问题。理不辩不明,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才能热气腾腾,充满活力。教师要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组织争辩中以下几点必须注意:
1、对争辩中有分歧的问题,要引而不发。教学中是有大量的问题的,学生是在对一个个的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提升语文能力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是为打开思路;不发,即不过早下结论。要让结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语文课堂要绝对开放,允许发表不同意见。无论什么观点,只要是言之成理,都包容它们。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维的深化与周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各自的生活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没有了束缚与限制,群策群力的结果就是答案的丰富多彩。碰撞就会产生思维的火花,课堂就会因此而明亮起来。
2、对争辩中带推测性问题,要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给争辩打基础。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使其举一反三,合理推理,并肯定其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得出的多种结论。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鼓励学生学习各种不同的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等理论,站在不同的哲学平台上来观照论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的争论和结论才是有意义、有价值和上档次的。
3、对争辨具有反常性的问题,要引导求“常”。从反常中看出其规律性、必然性。鼓励学生利用一些哲理性的小故事,提出带启发式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领悟并得出结论。对于结论教师则应点到为止,不可越俎代庖。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要鼓励学生多读书,惟其如此,才能使争辩不断地迸发灵感。
4、对争辩中疑窦较深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暗示。老师要提前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教师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要轻易交给学生讨论。对讨论中突然产生的棘手问题,可以允许存疑搁置,师生共同寻找答案,考虑成熟时再行讨论,但决不能不了了之,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说法。讨论受阻时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使讨论能进行下去并走向深入,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疑问难,爆一些有趣的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打开通往真理的闸门,让思维的清流奔涌而出。
三、善于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点拨指导。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主导作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组织讨论时,老师角色要不断变换。虽不能一味地坐山观虎斗,也不便直接赤膊上阵。但应及时而又巧妙地点拨提醒。应善于抓住“愤”、“悱”之时, “火上浇油”,“推波助澜”。有时又要做雪中送炭的及时雨宋公明,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用的点拨方法有:1、直观式。2、情境式。3、联想式。4、迁移式。5、诵读式。
多维教学法具有巨大的魔力,它的成功运用非一日之功。但它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努力的方向,语文老师应把它当做必修课,对实施中遇到的难点各个击破。天道酬勤,相信不懈地努力,一定会使你的学生整体性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