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意义”也“有意思”
——人大附中政治教研组的课程改革之路
2016-07-01唐艳杰张帅
唐艳杰 张帅/文
让“有意义”也“有意思”
——人大附中政治教研组的课程改革之路
唐艳杰 张帅/文
教学应当寓“有意义”于“有意思”之中,让学习成为快乐的过程,让学习成为主动的行为,让学习成为合作研究的旅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十年来,人大附中政治教研组始终秉持这一理念,精心设计实施课程教学,力图让“有意义”也“有意思”,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构建富有人大附中特色课程体系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应该舒展生命,提升学生的德性,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有道德的教育。人大附中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培养具有道德心、中国魂、创新力的创新人才和社会栋梁。政治教研组的课程建设和实施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
在设计实施课程教学时,我们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构成基础类课程,国家选修和部分校本选修构成拓展类课程。其中国家选修六门课程全部开齐,校本选修开设了辩论与哲学思维、解读社会法律热点问题、法律基础、中国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初阶、经济学进阶、商业模拟、金融学导论、学生公司等课程。大学先修课名家讲坛——人文科学系列、微观经济学与研修课的经济学中的伟大思想、校本选修课的北京市中学生金融实验课堂,一起形成了最高级的荣誉类课程。
课程的实施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
1. 挖掘教学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教材只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并非是唯一资源,因此,引入生动活泼的本土文化资源,不但可以丰富课程资源,而且有利于将知识生活化,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时,我们设计了“带你游北京”主题文化游览线路,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线路,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北京的传统文化、建筑特点。
2. 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我们精心设计实施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力图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意识。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我们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分别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价格、消费、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企业经营、就业等问题进行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经济现象,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去解决经济问题。
3.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养政治认同。在《政治生活》教学中,我们把人大代表请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为学生讲解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组成及名额分配,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参政议政,等等。2015、201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我校学生分别提交了关于完善现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提案以及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在参政议政的群体中,出现了中学生的身影。
4. 化难为易,追求生命的意义。针对《生活与哲学》这一学习难点,我们组织了“生命的意义”演讲比赛,结合哲学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觉悟,亲近哲学、体验哲学,让抽象的哲学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经济类课程为突破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在现有必修和国家选修课程体系中,我们受到篇幅和学时的限制,对相关内容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为此,我们陆续开发了一系列经济类课程,既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又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金融理财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创造力和领导力,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学科能力。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细分功能,明确课程定位。我们细分了普及和提高两个不同的功能,形成了由初阶课程和进阶课程构成的完整课程体系。
2. 教师主导,完善教学团队。经济学的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为弥补校内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及相关实践经历的不足,我们建立了以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大学生志愿者、企业志愿者及在校学生为主的教学团队。志愿者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校友,他们曾在选修课中得到师兄、师姐的帮助,毕业后自然成为志愿者帮助自己的师弟、师妹。这种“传帮带”的方式成为我们的优秀传统。
3. 创造机会,鼓励实践活动,形成了学习、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指导学生成立社团,鼓励他们开展活动——学生公司联合展销会、校内比赛、知识问答、学术讲座等。在2011年JA全球商业挑战赛中,我校代表队从全球近50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开创历史,成为首支摘得全球第一名桂冠的中国代表队。我们注重在活动中融入公益元素,比如鼓励学生将收益捐给西部甘草基地,或前往打工子弟小学开展联谊活动,在他们心里种下回馈社会的种子。
同时,我们将必修课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不同的课程中采用了不同比例。例如,对于经济学初阶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包括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对于商业模拟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两者的比例则为50% 与50%。评价方式除书面考试外,还采用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讨论、学生公司创业计划、模拟软件等诸多的方式。
建立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政治课内容广泛、专业性强、时效性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政治教研组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建立了教学研究制度。通过组内研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内部交流等方式,在组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此外,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对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家讲座,提高了组内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我们以各级课题为载体,培养研究型教师,鼓励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撰写相关论文。同时,通过与人大附中联合学校集体教研、参加区教研等活动,实现了优质资源的辐射,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回顾人大附中政治组的教学改革之路——我们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构建了富有人大附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借助课程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成长,力求寓“有意义”于“有意思”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
GET READY FOR THE FUTURE 系列报道·人大附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