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魅力让语文课堂散发出馥郁的芳香

2016-06-30冯艳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思想

冯艳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6-02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中规中矩的教参式语言,而且还要有自己有个性、有才气、有思想的语言。如果把高中语文课堂比作一棵树,教参式语言是高大挺拔的树干,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而教师自身个性鲜明、才气横溢、思想犀利的语言能使这棵大树枝繁叶茂、鸟语花香,使语文课堂散发出馥郁的芳香、无穷的魅力和无尽的活力,让学生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一、要有个性鲜明的语言

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很难想象,毫无棱角、平庸无奇的教师怎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学生来,众人一面、千人一声的课堂语言怎能影响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各种鲜花千姿百态、姹紫嫣红,每一朵鲜花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美丽,桃花有“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红,梨花有“香迷蝴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的白,春天才有更多的绚烂,才有更多的美丽。同样,课堂语言也应是风格各异、特点不同的,每一种语言风格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个性,课堂才有更多的风采和更多的精彩。

婉约派的课堂音色婉转,声调和谐,语义含蓄,表意细腻,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流淌在语文课堂中,流进学生的心田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喜欢用有韵味、有光亮、有色彩的生动细腻的语言,把作品中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自己有声的感情,从而让学生如同聆听美妙和谐的音乐,深深地沉醉在那丰富的旋律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形象思维的翅膀为之张翕。钱梦龙老师虽然没有诗情画意修辞的修饰,但他擅长用朴实细致的语言创设出文段之外的语境,柔柔地牵着学生的手前行在语文的小径上。

豪放派的课堂语言慷慨激昂、热情澎湃、声调高亢有力,如同一团熊熊烈火,燃起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曹勇军老师讲课讲到入情时,激情四射,气势磅礴,汪洋恣肆,酣畅淋漓,引人入胜,热情四射,整个课堂如同五月盛夏的阳光灿烂,学生融化在语文火热的世界里。

幽默派的课堂语言风趣诙谐,充满智慧,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使语文于瞬间发出耀眼多彩的火花。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魏书生老师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黄厚江老师善于运用对比、夸张、双关等手法,风趣

歌德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各种风格的教学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低之别,所以没必要厚此薄彼、东施效颦。拥有自己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或婉约、或豪放、或幽默、或理性,你就拥有了自己的个性课堂,你就可以用你个性的课堂语言引领着学生朝着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二、要有才气横溢的语言

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对于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粘住学生是才气,是满怀的诗书,是满腹的经纶。只有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语文教师才把教学参考书当作救命稻草,抓在手中死死不放,然后不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没有才气,只有死气,势必不受学生欢迎,这势必会使学生厌恶语文、远离语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富有才气,高中语文教师应涉猎文史哲,了解儒释道,懂得诗书画,知晓天文和地理,“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开口成文章,出声现妙论。

有才气的课堂语言在句式上是长短句结合的。长句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成分齐全;短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生动活泼;长短句相互交错,快慢结合,音韵铿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如在《兰亭集序》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说的:“青灯,香茗,在亘古的记忆中找寻深藏的墨迹;晓风,残露,在泛黄的纸页间品味悠远的意韵;高山,清流,在隽永的文字里追忆无言的感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那么,在兰亭的高山流水、茂林修竹间,王羲之又有着怎样的心得感悟呢?今天,就让我们与自然对语,与王羲之对话。”

有才气的课堂语言在手法上是妙用修辞的。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夸张、或借代……从而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 长短结合的句式、灵活运用的修辞、引经据典的内容,这样才情勃发、灵性十足的教学语言使语文课堂处处充满魅力,时时牢固地吸引住了学生的心。

三、要有思想犀利的语言

苏格拉底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想是智慧的结晶,而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有思想的教学语言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深刻厚重而富有内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过程,高中语文课堂上思想犀利的语言主要源自对文本独特的解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上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了他引领学生登上的阅读高度,教师的思想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思想深度。教师在与文本的对话时不要人云亦云,要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视野宽度、思考深度、智慧高度,从而使自己的课堂语言高屋建瓴、精辟独到。 ”

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智慧的天空是高阔的,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犀利的课堂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山峰上站得更高,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得更远,在智慧的天空里飞得更高。

个性鲜明的语言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特点突出,才气横溢的语言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底气十足,思想犀利的语言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深刻,让属于自己的教学语言静静地流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整个课堂就会流光溢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高中语文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