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2016-06-30刘淑芝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紫藤萝想象创设

刘淑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12-02

多媒体教学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多种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更好地增强感知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谈谈近几年我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巧借信息技术 创设感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顺利、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就要适时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创设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之享受审美乐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可知可感的美好学习情境,就是在学生的心灵上敲响了第一锤,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中有这样一段精彩描写:

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儿”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儿”他们嚷嚷。

这个句子细腻、形象、动感的写出了紫藤萝花儿的美丽可爱、玲珑剔透和热闹活泼。怎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它的这种美呢?我觉得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复活画面,赋予花儿以声音、颜色和动感,这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于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几组盛开的紫藤萝花的镜头,图像一播放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因为他们看到了大团大团的、盛开的、灿烂的紫藤萝花,脸上不禁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思维也变得活跃了,我顺势设计了两个活动情节(一)“假如你就是那紫藤萝花儿中的一朵,请你用一句精彩的语言炫耀你的美丽和个性”。这个提议一出,学生顿时神色飞扬,炫耀之情溢于言表,精彩的答案跃然纸上。(二)“请你在这段文字的后面加上‘看着他们,我想......”学生有了短时间的思考后,很多极富个性的答案写在了他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从他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我看到了那一串串美丽而热烈的紫藤萝花儿已经开放在学生们的心中了,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升温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

这堂课我巧借信息技术,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生动、活泼、自然。

二、巧借信息技术 提供文本背景 引起感情共鸣

中学教材中,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不少,这类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然而,这类作品往往是写战争题材的,无论是作品内容还是写作背景都与现时生活相去甚远,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触,不管教师读的多么有激情,讲的多么带劲,学生却是心不在焉,甚至是不屑一顾。确实,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与鲜花相伴,缺乏对作品背景的认知,与作者的情感何来共鸣?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背景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我们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将相应的影视画面和资料短片引进课堂,为阅读教学提供真实的背景资料,缩短学生的感知距离,课堂教学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几近于一首散文诗,期间充溢的是众多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而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借助影视手段播放了九一八之后日军践踏中国国土、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纪录片,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学生在这些视听的直接撞击之下,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心灵自然就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然后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课文,课文中那飘忽的情感也就变得直观可感、体悟深刻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把握的准确到位了。

三、巧借信息技术 诱发想象能力 培养思维品质

想象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诱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做一番心灵的游历,而诱发想象需要一定的媒介和触发点,巧借信息技术这一媒介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景以及人物的声音、动作、神态等可以创设情境,达到情与景的叠加想象,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然,文中的很多语句、内容学生读不懂,也理解不了,此时我再适时地辅之以信息手段,播放了一段春节晚会上腰鼓表演的粗犷豪放的电视画面,这段画面在气势、节奏形式上与课文的描述有相通之处,通过观看表演录像,学生们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体会着腰鼓火爆热烈的风格。我一边让他们倾听鼓声,一边引导他们想象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雄姿”那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一边让他们看画面,一边引导他们想象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力量。此时,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想象的翅膀随之飞升,伴随着雄壮激昂的旋律,想象着腰鼓的世界、探讨着文章内容,拓展着思维的空间,文中很多难懂的内容也迎刃而解 。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阅读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是它帮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带着学生们一颗颗求知若渴的心,一起飞翔,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以提升。

四、巧借信息技术 丰富视听体验 提高审美情趣

阅读教学中将语言讲解与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全方位传授、感知,便于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缺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用文字来诠释,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而利用多媒体链接合适的小视频,会令意境全出,既丰富了视听体验,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湖心亭看雪》中写雪景一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意境空灵,天人合一。然而,这样的意境,教师难于言传,学生更难于意会,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去年冬天我们在蓟县翠屏湖拍录来的野外雪景视频,再配以轻快的音乐,再现了那个充满诗情的意境,这样的教学使难于言传,难于意会的写景变得具体可观可感,看后令人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学生们自然感悟到了作者写景“一痕”、一点”、“一介”、“两、三粒”的精妙,也自然领悟了作者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闲情逸致,在这种赏心悦目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几年来,我积极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在探索与实践中巧用信息技术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为阅读教学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审美情趣,从而达到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紫藤萝想象创设
快乐的想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美丽的紫藤萝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