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后教,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016-06-30邬秀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研学分层师生

邬秀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82-01

“研学后教,分层教学”是番禺区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我也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受益匪浅。

一、“研学后教,分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先学后教,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的老套路,成为学生学,老师导的新模式,导可理解为导演、指导、引导、辅导,大家注意,老师的导的过程,就是启发、引导,但绝对不是“包办”,启发式教学法,自然运用到了教学中,如此一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学习效率就成倍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解读文学作品就是一种再创造。因为作品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学生解读作品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文章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学生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有的说这是一首描写田园景色的抒情曲,有的说这是一个少女在月光下为生病的亲人祈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研学后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研学后教,分层教学”中,学生有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教科书无法解决,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辅导。如提前让学生收集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可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媒体获得,还要求他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消化,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找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经历了一次次探究的过程。比如,在《找骆驼》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根据老人说的话,去分析、去理解,从而懂得: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这一道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帮助、引导,使探究有所结果,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并真正培养起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主体分层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机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养成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紧张、快节奏的习惯。形成耐心做事等品 德,培养了自信心、责任感、独立自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严守纪律、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给了学生自学、创新、动手、锻炼、拼搏、自我发展的自由和机会,带给学生巨大地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克服困难,内在的思维快乐,使每一个孩子,包括后进生都获得自信和尊。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达成共识,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个学生的情感,始终和学生全心全意交朋友,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一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互动。在教学中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先决条件。由旧知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这是在培养学生,敢于摸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总之“研学后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乐学好学,课堂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研学分层师生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雨林的分层
研学之旅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