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三、六”教学模式之我见

2016-06-30于金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小峰棉鞋棉被

于金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67-02

我校的教学模式为“一、三、六”自主探究。其中“一”指的是突出一个主体——学生;“三”是指形成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六”指的是“优化”六大模块——1.课前预习、自主读划、2、激情导入、提出问题、3、提炼问题、自主学习、4、讨论交流、汇报展示5、总结收获,拓展提升6、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一、三、六”教学模式设计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引导、激励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领悟学法,体验成功,升华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期待下,学习效率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大,学习效果才会好。

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体会简述之。

一、课前预习,自主读划

要求:

1、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划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词句,写上简单体会;

5、思考课后习题,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习《棉鞋里的阳光》

铃声响过,我板书了课题,之后要求学生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几次的朗读后,我就按课文后面的“我会认字”

棉 照 晒 被 盖 午 收 脱 躺 合 眼睛 摆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之后按字的注音加以朗读,识记,结合“我会写”让学生书写。

学生读过5遍课文后,即使孩子再小,也能知道文章写了小峰,小峰的妈妈和奶奶。妈妈为姥姥晒棉被,告诉小峰阳光可以钻进棉花里,小峰认准了一个理,是棉花就能被阳光晒温暖的,因此他就主动为奶奶晒棉鞋了。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让他们同三、四年级学生一样,能自己划出感受深的词句,写上简单的体会。他们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老师引导,指点方法,因为“教是为了不教”。

早晨,阳光照到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了会更暖和。”

“为什么呢?”小峰又问。

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

正是妈妈的话,让小峰能在睡着了的时间里,把奶奶的棉鞋摆到阳光晒到的地方。

因此,我把妈妈与小峰的对话,作为课文感受深刻的内容勾划,以帮助学生加以体会。并让学生广泛交流,妈妈与小峰对话内容的体会,同学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妈妈为孩子做了榜样,教给了孩子一颗善良的心。

在实施这一模块教学中,老师以各种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预习,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竞争心理,这样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根据具体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课堂上的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如果预习效果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精心设计导语,采用幽默、轻松、创设悬念等手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唤醒学生阅读期待,用便捷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如意蕴深刻的笑话或民间趣话导入,用一段哲理性或富有诗意的导语,用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起句等,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

在学习本课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语引入,“《胖乎乎的小手》表现兰兰孝敬父母、敬戴姥姥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兰兰吗?”“喜欢”!你们读一读《棉鞋里的阳光》看文中写了小峰对谁的关怀。

这个导语提示了文中人物小峰,问题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解决,为学生求知激趣,留下了悬念。

三、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老师梳理学生的疑问,结自己拟定的思考题,整体呈现,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思考解决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探究,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提炼的问题要具备开放性,典型和和探究性。在教学中,老师要给足学生时间,反复阅读课文、

本课我梳理了学生许多疑问,让学生思考奶奶在午睡时和醒后说的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情。

确定了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这是一堂课的主要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效果的高低。这里一个组内同伴互助,全面实施“兵教兵”、“兵帮兵”、“兵促兵”、“兵带兵”的合作学习环节。合作小组受理在自主探究环节中个人拿不准的问题,然后集体研讨。如果还未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进行组际间交流。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以开放性问题引导,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合作式的诵读、思考、讨论、汇报。

四、讨论交流 汇报展示

这是一个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果的环节,更是一堂课的重头戏。意图是通过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进一步梳理知识,强化重点,熟练技能,质疑解难,解决小组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此满足学生表现欲,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强化学习动机。树立学习自信。在学生展示过程中,相机引导,鼓励学生朗读,读出人物特点,读出自己的感悟。善于引导学生潜心与文本对话,与文章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搭建学生自由钻研文本的平台。创设学生潜心会文的时空和方式。

开头,“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读着这个句子,你去想象,妈妈的内心是何等惬意啊,奶奶午睡时的情节,“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双眼,读上几遍,真好像自己正处在暖和的被窝里,合上双眼酣然入梦了。

五、总结收获,拓展提升

此过程是一个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巩固旧知和能力、生成新知和能力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研讨的基础上对课堂所学要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框架,并及时巩固,然后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使学生娴熟应用,游刃有余,提高目标达成度。

《棉鞋里的阳光》一文中是写妈妈为奶奶晒被,小峰为奶奶晒棉鞋,顺势让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为自己的亲人做过类似的事,讲出来和同学们一块分享,这就是学文悟道,因道解文三维目标的融合。

六、拓展链接 迁移应用

学习过程呈递增形成的,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特点和功能,又是彼此联系而又密不可分的,应用是知识技能的练就形成。链接也照顾到了不同层面的学生,解决“吃不成”“吃不了”“吃不饱”的情形,教师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吃成,吃了,吃饱”。

让学生摘抄妙词佳句,写学习后的感动,推介相关的书(文),供学生阅读,仿文写话,《我与小峰比孝心》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习活动言有尽而意无穷。

猜你喜欢

小峰棉鞋棉被
半条棉被
玩雪
龟兔赛跑
中国鱼
牛奶奶晒棉被
棉被里的爱
一床棉被
让阳光躲在棉鞋里
我是从前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