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师与玛格丽特》看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

2016-06-30周皓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摘 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普遍认为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美地区兴盛起来的。而实际上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历史悠久,魔幻因素在许多时期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魔幻现实色彩极其浓厚的小说,并已有人将其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俄国文学;魔幻传统;《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简介:周皓(1990-),男,汉族,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

一、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有着独特、鲜明的拉美地域色彩。它不是某一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魔幻现实主义,顾名思义,即以魔幻的手法来表现现实。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人类现实的生活,把神奇、怪诞、夸张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作品的叙事和描写中,将现实生活的政治社会神话化,使作品既富有离奇的幻想,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表现,把幻觉和现实巧妙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与现实浑然一体,魔幻而又不失真实的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就其本质而言,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因此,“魔幻”只是其使用的手法,反映真正的“现实”才是目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常以怪诞、夸张、隐喻、象征、时空交错等手法,把宗教、神话中的神灵、鬼怪、奇异现象等因素和现实完美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技巧来表现真实的生活和历史文化,揭露现实生活的弊端。

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是:有影响的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与经典现实主义相对,是一种“新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总体精神和创作方法都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但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从来就没有远离过现实主义。

二、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

魔幻因素在俄国文学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中均有体现。如19世纪,在果戈里笔下的《鼻子》中“鼻子”在城里到处游荡,作者运用这一在当下看来十分魔幻的、“现代派”的手法,为读者揭露了彼得堡庸俗的官场以及当时俄国荒诞的众生相。在其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中,作者将乌克兰世代相传的宗教、传统观念和鬼怪故事巧妙地融入到对乌克兰乡村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创造出神奇怪诞的“魔幻世界”。20世纪早期,布尔加科夫以《魔障》这部抨击官僚主义的小说开创了其神秘的魔幻风格,“《魔障》是布尔加科夫把辛辣的讽刺笔触、幻想性的怪诞手法和敏锐观察到的莫斯科生活细节融为一体的初步尝试”,“是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奠基之作”(吴泽霖语)。此外,布尔加科夫的中篇小说《狗心》和《不祥的蛋》则运用夸张、怪诞的手法,借助荒诞离奇、预言式的科学幻想故事,放大现实中的阴暗面,并将其夸张到某种极致,借以讽刺革命后的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当前在俄罗斯文坛,佩列文和托尔斯泰娅等作家也有许多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比如,女作家托尔斯泰娅于2000年出版的《野猫精》就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在内容上作者融合了神话色彩,结构上打破时空界限,在创作手段上则大量运用夸张、怪诞、象征、隐喻、时空交错等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作品中一系列“异化”了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突出了人物个性和社会弊病,描绘出一幅俄罗斯末世社会图景。

应当说,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由来已久,虽然许多作品不能和今天所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完全画等号,有的只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雏形和萌芽。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文学流派的产生都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它的形式具有多么强烈的独创性、前瞻性、现代性、新颖性,描绘的内容如何离奇、怪诞、令人不可思议,都是在前人已有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孕育出来的。

三、布尔加科夫的继承与创新

(一)《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创作及问世

布尔加科夫(Михаи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гаков,1891-1940)是一个继承者,他继承了果戈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传统。神秘的氛围、阴暗色彩、荒诞的情节、梦幻的主人公等特点在其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地下室和“地下室人”、多彩的梦和分裂的人格。果戈里笔下游荡的“鼻子”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变成了漂移的“脑袋”,《狄康卡近乡夜话》中那种既甜蜜又神秘、恐惧的狂欢也始终荡漾在这部作品中。而他更是一个创新者,《大师与玛格丽特》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作品,它集幽默、讽刺、滑稽和深沉、庄严、神圣于一身,是作家20年文学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这部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中,“居然已经包括了构成魔幻现实主义内涵的几乎全部的要素,比如宗教、神话人物的运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神秘的幻想,似幻似真的情节,亦庄亦谐的叙述,自如转换的时空等等。它的出现比拉美地区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要早。”(刘文飞语)但作者生前遭受众多非议和批判,许多作品难以问世,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氛围的宽松化,《大师与玛格丽特》才得以出版并引起轰动。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不是历史原因,魔幻现实主义的历史源头就可能带有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征了。而如今已经有人将这部作品视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了。

(二)《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1、宗教、神话人物的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几位主人公正是如此,他们来源于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但又不拘泥于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比如,小说中真善美的化身—耶舒阿,在作品中耶舒阿被彻底人性化了,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流浪哲人,而不再是神。他坚信善良是人性中固有的品质,不认为世人是有罪的。

小说中魔王沃兰德的形象不仅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还具有维护正义与善良的思想内涵。作者运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手法,对“魔王”的传统意义进行截然相反的颠覆,将其转恶为善,重新赋予他正义和道德的涵义。此外,作家在小说中对彼拉多的形象也做了不同于传说和历史的特别处理。在小说中他本性善良,但畏惧强权,怯懦胆小。他违背本心做出错误决定后又后悔不已,最终陷入无尽的忏悔和痛苦之中。

2、时空交错手法的运用。乌拉圭当代著名的女评论家莫妮卡·曼索尔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本身即是对立和矛盾的统一体,这里有生与死、现实与过去、时间与非时间的并列与对立。她认为对立的并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

“在小说中,布尔加科夫在两个故事这个表层结构下面还隐含着一个三世界结构,即以圣经故事、魔鬼传说和现实生活构成的神、鬼、人三界。这三个世界分别由耶舒阿与彼拉多、魔王沃兰德及其随从、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代表。既各自为政,又互相关联。作家运用时空的交错重叠,匠心独运地把现实与幻想、通俗与深刻组合在一起,构建了多侧面、多层次、极富建筑美的艺术世界。”(任光宣语)

3、似真似幻,亦庄亦谐的情节。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借助对离奇荒诞事件的描写,把真实与虚幻、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融为一体,使作品的魔幻色彩更加浓郁。《大师和玛格丽特》中这种似真似幻,亦庄亦谐的情节就有许多。

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个故事,这是两个在时空、内容和叙述风格上都完全不同的故事。第一个讲述的是现实故事,其中糅入了神化和幻想,写得神秘、奇幻、荒唐、滑稽。第二个故事是历史传说,反而写得严谨、真实、庄严、神圣。作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了荒诞离奇、亦真亦幻的故事情节。

4、神话传说与宗教故事中典故的运用。这一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典型特征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如:玛格丽特在河边沐浴时,出现了诸如银色的美人鱼、羊腿人、裸体的魔女、白嘴鸭、宽嘴蛙等富于神话传说色彩的形象以及耶舒阿来到耶路撒冷城宣扬善的真理,结果被犹大出卖等改编自《圣经》的故事。小说中许多类似的情节和故事都和民间神话以及宗教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5、怪诞、夸张手法的运用。作家们善于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运用夸张、怪诞等手法,从而使作品更显得扑朔迷离,荒诞怪异,表现出更浓烈的“魔幻”色彩。

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剧院里,魔王沃兰德施魔法将废纸变成纸币抛向观众,引得众人哄抢,同时舞台上出现可免费以旧换新的巴黎时装店,女士们一拥而上,直至最后才发现钱不过是废纸,而女士们却也只穿着内衣在大街上乱窜。这一夸张怪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大部分民众的低俗心理和拜金主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玛格丽特为了爱情甘愿变成妖女,经受住了魔王的考验,终得与大师团聚,这凸显了其精神的高尚与心灵的纯洁。此外,普罗霍尔的空西服在办公室批改文件这一看似“无厘头”的写法,实质上是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没有头脑的官僚主义者的尖锐讽刺。

6、预感和预示手法的运用。预感和预示手法的运用也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突出特征之一。正如陈光孚先生所说:“纵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的创作,几乎每个人都写过预感和预示的情节”。在《大师和与玛格丽特》中,小说的开头就有这样的情节:沃兰德化装成外国专家,在公园遇到了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和年轻诗人“无家汉”并与他们进行有关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辩论。作为反驳无神论的例证,沃兰德预言柏辽兹马上将会身首异处,果不其然,就当柏辽兹去报告出现一位可疑的外国人时被有轨电车轧死了。此外,彼拉多在审问耶舒阿前,偏头痛的毛病犯了,也预示着这将是一个棘手的,令他不快的案子。诸如此类的预言式手法的运用在作品中还有许多。

结语:

俄国文学的魔幻传统由来已久,布尔加科夫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大师与玛格丽特》——这部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就已经包括了后来构成魔幻现实主义之内涵的几乎所有要素,比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出现还要早。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大师与玛格丽特》是真正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时至今日,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流行于世,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一支的魔幻现实主义在当今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布尔加科夫著,王庆平译. 大师与玛格丽特[M]. 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

[2]李娜. 布尔加科夫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D]. 吉林:吉林大学,2007(5).

[3]刘文飞,陈方. 俄国文学大花园[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4]任光宣. 俄罗斯文学简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剑青,赵红梅. 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布尔加科夫[J]. 西伯利亚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必然的“疯癫”
《灵魂之湾》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莫言与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技法比较研究
现实与虚幻的逻辑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异域”时空中的轻与重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