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式即内容

2016-06-30邵珺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

邵珺

摘 要: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得到灵感,尝试从审美接受角度,分析汉字表意功能的特点,即形式与内容为一(大部分情况下)。汉字形式本就蕴含意义,所以形式即传达了目的。运用形式主义可以呼吁汉字研究关注汉字本身,也就是汉字只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字的内部规律。

关键词:形式主义;审美接受;汉字表意功能

20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自身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主张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形式主义文论一反之前割裂形式内容的二分法,认为内容在形式中展现,形式也构成了内容,即形势与内容为一。在次之外,学者还提出“陌生化”等理论具体分析文本内部。

而当今大部分汉字美学研究只关注汉字与文化历史的关系或者单纯地从感受角度谈汉字神韵之类,忽视了汉字之所以特殊即在于他比之英语等表音文字具有的表意功能,忽视了形式与审美之间的关联。当然,我们知道有些汉字,如大部分转注、假借字,从他们的形式并不能传达他们的意义内容,所以“形式即内容”只是针对汉字独特表意功能的概括,要全面分析汉字表意功能的特征,我们还需依靠读者的接受联想和文化习得。

本文从审美接受(即视觉接收到理解意义,产生审美感受的过程)角度将汉字大致分为三类:

一、直观形象解读类

此类为绝大部分象形字,象形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虽不是完全摹画事物,然选取事物代表性特点描其形,人们凭其形象便可直接解读,不需要其他文字积累或太多的联想想象。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程度最深。比如最常见的日、月、山、川、牛、羊等。甲骨文的“月”字像一碗月亮的形状;“日”就是一个圆,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 “鱼”字是一尾鱼头、鱼身、鱼尾俱全的游鱼。

:“马”字很容易可以看出是一匹有马鬃、有四腿的马;

:“鹿”字形象地绘出了鹿角。

二、符号文化理解类

此类为指事字、会意字和部分形声字。人们不能直接从这些字的形式看出意义,因为他们已经符号化,或者根本不能用直观形象表示意义,需要读者调动文字知识,联想字义,这类字往往包含文化蕴藉。大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如 “刃”,从刀,“刀”刃部加“丶”指示刀刃的位置,表“刀刃”之意;“亦” ,在站立的人形的两腋加指示符号表示“腋”;“甘”,从口,“一”指口中所含之物,表“味美”之意。“曰”,从口,“一”表示词气从口出,表“说”之意。再如“本、末、朱”三字:

:“本”,从木,“木”下加“一”指示树根所在之处,表“树根”之意。

:“末”,从木,“木”上加“一”指示梢末所在之处,表“树梢”之意。

:“朱”,从木,“木”中加“一”指示树干所在之处,表示“树干”之意。“朱”是“株”的本字。

会意字用相关的二个以上的字结合在一起体现出新的意义。根据字是否相同有同体会意字和异体会意字之分。前一类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后一类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苗”,从艸,从田,本义为禾苗;“见”,从人,从目,本义为看见;“兵”,从二手,从斤,本义为持斤作战的士兵;“益”,从水,从皿,本义为水满溢出来;“舂”,从午(杵),从二手,从臼,本义为舂米。

三、多重传递习得类

此类多为转注字和假借字,还有部分形声字。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字为一对字互相解释。汉语中的同音词很多,而汉字的数量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所以人们就大量地借用同音的字符来代表同音的词,于是假借字产生,如“它”与“蛇”,“早”与“蚤”;“伸”与“信”,“飞”与“蜚”;

这无疑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字的大量借用又势必导致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字如果被假借的次数多了,它所承担的不同义项也会相应增多,这又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所以此类字人们“观其形而不能解其义”,也不能靠简单的知识加联想来猜测,因为往往本字和我们看到的字之间已经经过了多次变化。此类字的意义必须靠习得。

有的外物有形可以描绘,有的意义可以用符号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图像符号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转注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其实,无论是完全意义上的表意字(如早期的象形字),还是表意偏旁(如形声字中的意符),它们的表意功能并不在于多大程度上能体现它们所代表的那个词的内涵,而在于这个字符或偏旁所具有的标记功能和区别功能(即和其他字符之间的区别)。这三类字的划分还不完善,但反映出汉字形式与内容不同程度的统一是依据字所传达之意的特性和造字的需要来变化的,人们对它们不同的接受感受也反映出从汉字形式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意义。

参考文献:

[1] (东汉)许慎原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岳麓书社,1997.

[2]骆冬青.图像先于声音——论汉字美学的根本特质[J].江苏社会科学,2014(5).

[3] 陈顺芝.六书与汉字构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4] 蔡东娜.汉字图形的表意特征及其视觉传达[D].清华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警惕“墙上形式主义”——制度上墙不是目的,上心才是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最危险的“违建”
反对形式主义应防止“走马观花”——不能借助道具遮掩丑相
形式主义的“外衣”
形式主义“新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