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兵器与性格、情节关联

2016-06-30冯璐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情节兵器西游记

冯璐

摘 要:《西游记》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也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中国小说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从古至今,研究《西游记》的人比比皆是,这也从侧面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历来大多是从《西游记》的作者之谜、思想内容、风俗文化方面探讨,关于兵器、兵器与人物性格、兵器与情节发展方面的关联却少有人涉足,但兵器是《西游记》中人物形象进行斗争的必要手段,更是情节曲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师徒四人与他们的兵器关联起来,揭示其中的深层内涵,这对更好的解读文本、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和当时的时代特色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西游记》;兵器;性格;情节

一、《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兵器概说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奇幻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四个传奇人物,同时又展开了一幅幅棍棒相争,钯舞杖迎的战斗场面。虽然书中的兵器不像《水浒传》中的兵器那样完全真实,但它里面的兵器五花八门,想象奇特。作者吴承恩虽处于兵器、火器较发达的明朝,但并没有让书中的主要人物以火器、火枪等为武器,而是重视古代的冷兵器,且师徒四人的兵器,虽所属不同类别,但都显示了作者骨子里透露的小农社会缩影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吴承恩的生花妙笔之下,师徒四人手中的兵器被赋予了力量、灵气、坚忍不拔的好汉精神与英雄气概,兵器俨然成了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研究与分析他们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与结构情节时,不能不注意到其兵器,为了更好的全面理解与把握《西游记》的艺术精华,对作品中有关师徒四人的兵器描写进行研究与分析,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师傅唐三藏,使用的是九环锡杖,为如来佛祖赐予观音菩萨之物与取经人亲用。《西游记》第十二回“玄奘秉承建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中写到这锡杖“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持着不染红尘,可伴神僧上玉山。”它是用来保护唐僧,免遭毒害,主要起防御性质。

取经徒弟中,大徒弟孙悟空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西游记》第三回写了其兵器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主要威力在于伏虎降龙炼魔荡怪,擦着些就破皮。二徒弟,猪悟能的装备是一把九齿钉耙,第十九回写此钯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威力极大,“举起烈焰并毫光,落下猛风飘瑞雪。随身变化可心怀,任意翻腾依口诀。下海掀翻龙亀窝、上山抓碎虎狼穴,伤九孔血淋漓”。三徒弟沙悟净使用降妖真宝杖,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善降妖怪,“永镇灵霄能伏怪,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第二十二回道明降妖宝杖的来历和威力。

这样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师徒四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得力兵器,也都各有来历,集天地灵气、精华而成,是不可多得的宝物。作者吴承恩,为何要赋予这些兵器如此神力呢。笔者猜想,多源于古人对铁器的一种崇拜。铁器在当时的农耕文明中,所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铁质兵器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推崇。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中除了写到冷兵器的巨大威力外,还写到了火器,出现了火炮,它标志着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的飞跃。火器也具有极大杀伤力,第七十回中火炮的威力超过了孙悟空的经验和想象,吓得大圣丢掉了紫金铃。可见,作者对当时的时代变革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在书中也体现出了革新的思想意识。

二、从师徒四人兵器的特点看人物性格

在作者笔下,师徒四人手中的兵器,不仅是他们用来降妖除魔的武器,其与人物的高度契合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是经过仔细考量和费心斟酌的。

首先,兵器是人物身份的象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用来暗示或表明人物的出身、身份。人们从兵器的形状、式样就可以明晓人物的出身。如猪八戒一出现的时候,还是一个妖精的身份,可是这妖精却与众不同,他是高老庄高老的女婿,高老说起他,是这个形象:

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他自己也对孙悟空变的假高翠兰这说:“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

据清代文论家章学诚关于形象的论述,可知一种形象是“天地自然之象”,是自然存在的,不是人类构造出来的;一种是“人心营造之象”,即作品中的形象,这是人创造出来的,他认为,“人心营构之象,亦出于天地自然之象也”。 也就是说,形象既是主观产物,又有客观依据。这样辩证来看,作者既以人的性格为主导,又融合了动物的属性,就把猪八戒写得颇像个农民的样子了。

所以连他用的那件兵器——九齿钉耙,也像件农具,就经常被认为是劳动的工具。孙悟空首先就嘲笑他:“你这把钯可是与高老家做长工筑地种菜的?”后来在平顶山银角大王也说他:“你会使这钯,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把他这把钯偷将来也。”在通天河救唐僧时,那妖精也说:“你原来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你会使钯,想是雇在那里种园,把他钉耙拐将来也。”可见,兵器对人物身份有一个很好的说明作用。

其次,兵器是人物性格的写照。人们从兵器的形状、威力可推知人物的个性,脾气。张静二《论沙僧》中写道:取经途中,形貌为人的只有三藏和悟净,他们被呼为“僧”,也各持一“杖”。唐僧凭借九环锡杖,就能免遭毒害,不过在西行途中,并不曾发挥什么攻击性作用。沙僧的降妖宝杖则除了防身外,还用以“护法降魔”。他们两人,不好动,亦不善于变化;他们持杖取经的形象,表现了十足的和尚家风,而武艺比起两个师兄稍逊的沙僧则更进一步摆出了苦行僧的姿态。 大师兄孙悟空,勇往直前,敢闯敢拼,嫉恶如仇,他的兵器金箍棒也像它的主人一样,是非分明,刚烈一心。给猪八戒配上钉耙,借用一些农民形象加在他身上,也是与作者企图塑造的猪八戒的性格有关联的,他自私,胆小,不够坚定,但也勇敢地保唐僧西天取经。多次面对妖魔时,沙和尚的宝杖跟悟空的金箍棒、八戒的九齿钉耙,可说都是其个性的延伸:金箍棒配合了悟空的猴性,九齿钉耙表现了八戒的猪性。

再者,从兵器的招式中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孙悟空的轮起金箍棒,猪八戒的举钯就筑。如第四十一回,几笔简单的动作描写便凸显了悟空和八戒身怀绝技和武艺高强。像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第七回,猴王“使铁棒东打西敌”、“左遮右挡、后架前迎”,棒法活灵活现,真如猴子般顽皮、聪慧;第八十八回,写沙和尚抡起宝杖,腾空演技,顿时漫天“锐气氤氲,金光缥缈”,但见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紧迎慢挡,捷转忙窜,在空中大展神通,扬威耀武”,显示了沙僧的不紧不慢,但有时也积极主动的性格。从人物持兵器时的动作都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兵器的运用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写法是非常纯熟巧妙的。

还有就是,从兵器的持有者对兵器的态度来看人物性格,我们会发现师徒四人中,师傅对九环锡杖是恭敬、虔诚的,体现了他佛家弟子的礼佛、敬佛之本性。竺洪波在《论唐僧的精神》一文中,也提到了以大慈大悲之心、普度众生之志为特征的慈悲施善观念,是佛教哲学的精髓。唐玄奘在领受观音所赐袈裟、锡杖时毕恭毕敬,一片虔诚之心。 而徒弟三人对其所拥有的兵器的情感更是非常深厚,战前都会夸耀自己的兵器,在兵器受到别人贬低的时候会立马为其出头。如第十九回,行者使棒支住道:“你这钯可是与高老家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有何好处怕你!”那怪道:“你错认了!这钯岂是凡间之物?你且听我说来,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猪八戒就把自己的钉耙夸耀了一番。还有第二十二回,八戒说沙僧的兵器是哭丧杖,但是沙僧就道:“你这厮不晓得哩!我这宝杖原来名誉大,本身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可见在兵器受到贬低时,主人都是极力为其正名,扬其威力的。

三、从师徒的兵器战斗中分析人物形象

刘戈在《西游记新论》中写道:人道是唯有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与个性来,而战争和战斗应算是人生最关键之处,读者也可以在历次的的降妖伏魔的战斗中不仅看到了孙悟空的勇往直前,刚强无畏,顶天立地,敢于承担,也看到了八戒的勇敢与畏葸,积极与计较,争功与邀名的一体两面,更能感受到沙僧的朴实与厚道,尽力与忠诚来。 如意金箍棒可以说是整部西游记的开端,拥有它,孙悟空敢大闹天宫、直冲云霄宝殿,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在战斗中,是神的打法,有通天本事而无后顾之忧执着金箍棒可以勇往直前的打。第六回: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尽,败阵而走。然后,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可见其天不怕地不怕的敢做敢当。同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形容鲁智深说是“这人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他和孙悟空性格上有相通之处,能以一人之力与桃花山的大队强人对峙而无惧色,所凭借的就是手中的禅杖。第十八回,孙悟空也是拿出他的如意金箍棒向高老证明他的本事,所以林庚在《西游记漫画》中说他们的功夫与力量全都体现在手里的禅杖和如意金箍棒上,单枪匹马,别无长物,这也正是所有闯荡江湖的英雄好汉的共同特点。

另外,孙悟空还有自己的斗争策略,不是一味的轮棒就打,他也会讲道理,套关系,有自己的小手段。在悟空对战牛魔王中能看到孙悟空重情重义、有勇有谋的特点。他本质上也具有猴子一样精明、顽皮、多变的动物属性。第五十九回,他为过火焰山向罗刹女借芭蕉扇,从一开始的认亲满脸陪笑的好言借扇,到被拒后从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罗刹女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可见,金箍棒的多变和猴性的多变、悟空的斗争策略都是相互吻合的。

战斗中的猪八戒,有自己打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表现了八戒人性中很重要的一面。比如他战前要讲条件,畏首畏尾;战斗中,会顾虑性命,掂量实力,打不过就走为上计;战后还喜欢争功显摆。第五十五回:二人打出洞外,那八戒、沙僧,正在石屏前等候,忽见他两人争持,慌得八戒将白马牵过道:“沙僧,你只管看守行李马匹,等老猪去帮打帮打。”好呆子,双手举钯,赶上前叫道:“师兄靠后,让我打这泼溅!”第八十六回,当妖怪败回妖洞坚守不出,当有猴哥在身边助威压阵,当悟空已经把那老妖“中马攒蹄捆倒”,于是他便道“哥啊,有便带我进去打他。”当听见师傅喊“徒弟,妖精醒了”时候,他便上前一钯,把妖精筑死。估计也是想给唐僧看看,我老猪的本事。虽然猪八戒身上,有很多人性上的缺点,但他在取经路上也是立了大功的,和悟空、沙僧一起多次打退妖怪,且其憨厚可爱有点小心机的性格,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战斗中的沙和尚,虽武艺不及大师兄和二师兄,但他也尽其所能,打退妖怪,保护师傅。第三十五回:却说那三藏坐在莲花洞里,听得喊声振地,便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师兄胜负如何。”沙僧果真举着降妖杖出来,喝一声,撞将出去,打退群妖。第四十三回,和水怪的打斗中,沙僧也是轮宝杖,劈头就打。虽然沙僧上阵次数不如两位师兄多,武艺也稍逊一筹,但是他的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也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四、四大兵器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生动,各有特色,更以般配四人的兵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师徒四人的兵器,辅以师徒四人的性格差异,取经故事可以呈现出更强的丰富性、生动性。何满子在刘怀玉所著的《西游记人物画传》一书的序中写道:吴承恩在描写人物时,极少用概念性的言辞来描写,而是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在他们的言行斗竞中,即在情节中显豁人物。 尤其是徒弟三人的兵器在与妖魔的斗争中,更是将个人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情节也在其中曲折、丰富,完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兵器描写是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兵器及有关兵器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及情节的描写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在《西游记》中,还有不少情节也是围绕他们的兵器来展开生动描写的,作者注意把兵器作为重要的情节道具,紧紧围绕兵器展开,从而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生动性。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已不仅仅作为兵器,它被作为情节发展的重要道具,用来串联上下众多相关的情节,解决每一回合的矛盾冲突。正因为猴王龙宫夺宝,凭着金箍棒称王称霸,然后有后来的大闹天宫,再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有唐僧救之西天取经,这才有后面一系列生动情节的发生。同样,如果没有金箍棒的相助,孙悟空很难凭借拳脚功夫大闹天庭,斗败各路神将,那便不会有后面一连串情节的出现。整个情节表现出了一种动作、反动作和矛盾的解决的过程,兵器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具对情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兵器还被用来衬托师徒四人的英雄业绩及本领高强,从而使得情节更具有了刺激性、生动性。这种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均是通过每个回合对兵器的反复描写来完成的。在正衬方面,它主要通过描写徒弟三人对兵器的运用来实现的,如第八十五回,作者重点写小妖对老妖讲述唐僧大徒弟孙行者的厉害,“我当初在狮驼岭狮驼洞与那大王居住,那大王不知好歹,要吃唐僧,被孙行者使一条金箍棒,打进门来,可怜就打得犯了骨牌名,都断么绝六。”由此可以看出金箍棒的威名远扬,更衬托行者的武艺高强。正衬的描写,在孙悟空的身上尤其突出,仅第五十回就直接提到金箍棒七次,第六回写到了金箍棒六次,金箍棒出现的次数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其和作品内容的关联程度,而第六回更是把金箍棒写得出神入化。可谓未见其人,先见其兵器,这样使得小说行文更具有诡谲奇幻、引人深探之妙,增强了情节的悬念感与惊险性。正面描写徒弟三人兵器于同一回的有第八十八回玉华县三人展示武艺,亮相兵器,各自收徒。然后通过三个王子与他们师傅的对话,进一步衬托悟空、八戒和沙僧的本领高超。如二、三王子去拿兵器,却丝毫未动。大王子见了,叫道“兄弟,莫费力了。师傅的兵器,惧是神兵,不知有多少重哩。”八戒笑道:“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问沙僧道:“师傅宝杖多重?”沙僧笑道:“也就是五千零四十八斤。”从对他们三人兵器描写的字数和次数来看,作者对孙悟空的金箍棒实在是喜爱有加,让其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在反衬方面,写得较为突出的是第五十一回,作者多次写到悟空的金箍棒被收了后仍然与妖魔顽强战斗,“妖精便使观音掌,行者就对罗汉脚。两个相持数十回,一般本事无强弱”。后来三太子还道:“孙大圣还是个好汉!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从作品的情节中可以表明作者是用被收走的金箍棒来反衬孙悟空徒手空拳打倒独角兜大王的勇气和斗志。的确,孙行者徒手勇斗独角兜的行为并非他有意为之,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之所以敢一个人叫嚣洞外,口气冲天,一则是名正言顺,救师取经;二来也是金箍棒在手,天不怕地不怕。正因为金箍棒无意中被妖怪收走,才迫使他不得不徒手斗怪,这样才使得这一回合更具惊险性、刺激性,成为《西游记》中斗争最精彩的情节描写之一。这些描写也充分显示了孙悟空武艺高超和性格的刚烈不屈。

侧面描写上,师徒四人的兵器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表现也对情节的完善有补充作用,让整部作品显得合情合理,生动有趣。如猪八戒的钉钯可以开路,第六十四回,八戒把钉钯变成了三十丈长短的钯柄,然后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娄开。还有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做绳子,第三十八回:八戒下井背国王,然后咬着金箍棒,被行者轻轻的提将出来。金箍棒还可以作号角,第四十五回,车迟国显法,行者将金箍棒为号,用其往上一指来命令风雨雷电四神,刮风、布云、雷鸣电灼和下雨,进而扰乱妖魔的诡计,令国王识破其鬼怪真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沙和尚的宝杖可以挑担行李,看守马匹,而唐僧的锡杖亦可做一根好拐杖,扶住唐僧一路长途跋涉西天取经。

另外,《西游记》中人物与兵器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人物性格随着情节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兵器的情节审美,而兵器的灵气也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是非善恶,进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像猪八戒在被唐僧收为徒弟之后,其兵器也显然入了正道,一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闪烁着佛性的光辉。这都充分显示了人物和其兵器的和谐与统一,兵器和情节的水乳交融。

五、从兵器中洞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特色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处于明代后期,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后进入了王朝末期,当时朝政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封建统治者之间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作者深有感慨,欲借孙悟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他让孙悟空挥着金箍棒大闹天宫,对不合理的压抑人才的制度进行了一番强有力的冲击,对三界中的腐朽进行了斗争和抨击,而且还最终在历尽西天取经路上的艰难困苦坎坷曲折之后代替作者成了神佛。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势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透过《西游记》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投影。

纵观《西游记》,我们可以看出取经路上,师徒四人一路都在克服妖魔的阻碍和诱惑,粉碎妖魔鬼怪的进攻,那么妖魔到底是什么呢?在接受取经任命时,他的徒弟提醒说:“西天路远,又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性命难保!”而唐僧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本质上来说,妖魔乃是修行的障碍,是成功的考验。比如说那些妖魔常乘趁人不备,化为美色诱惑、猛兽恐吓、普通人身,使修行者心中升起喜、怒、哀、乐、悲、惧等烦恼惑乱,以致心魔纠结,走入魔障。而兵器是其破除心魔,修心炼性,强大内心的重要工具,只有在兵器的配合下,师徒四人才历尽了劫难,定心成佛。

从兵器和人物的结合、与情节的关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是在追求兵器与自身的和谐,追求理想的社会人生的理想选择,这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腐败,政治混乱以及人心的堕落的不满和批判,同时还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是激励我们要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不屈不挠,是非分明,敢于反抗和斗争,要学习九环锡杖所带来的佛心仁厚,宽容为德。整本书情节环环相扣,也合乎逻辑的间接透露出作者对美好的理想,对净土的向往。作者对主人公兵器的创造性发挥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好想象、斗奇胜的时代特色,为后世的神魔小说和其他文学样式中的相关描写树立了好的榜样。

六、结语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兵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神魔小说奇幻的艺术特色,天马行空的想象、光怪陆离的人神世界,使整部书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清代学者张书绅曾评《西游记》“更有只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者。” 可见此书的博大精深,极幻极真。通过以上大致粗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游记》中对师徒四人兵器及其相关情节的描写的确是很有特色,也非常有成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注释:

章学诚撰,吕思勉评.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

张静二.论沙僧[J].中外文学.1980,9(1)

竺洪波.论唐僧的精神[J].明清小说研究,1993(1)

刘戈.西游记新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673

林庚.西游记漫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3-44

刘怀玉.西游记人物画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36-139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G],中州出版社,1983:235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刘怀玉.西游记人物画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刘戈.西游记新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林庚.西游记漫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李路.图解西游记[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6]梅新林,崔小敬.20世纪《西游记》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7]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9]陈玉峰.《西游记》的兵器、法宝与法术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10]王彬.《西游记》师徒四人形象及其现代意义[D]. 吉林: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 .

[11]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G],中州出版社,1983.

[12]刘卫英.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孙皓,段晴.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变过程[J]. 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9(8).

[14]张静二.论沙僧[J].台湾:中外文学.1980,9(1).

[15]竺洪波.论唐僧的精神[J].明清小说研究,1993(1).

猜你喜欢

情节兵器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西游记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