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关系敏感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6-06-30李瑞瑞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大学生

李瑞瑞

摘 要:因为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敏感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而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识别有着此类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大学辅导员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关键词:人际关系敏感;大学生;心理辅导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显露出来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其中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正常的敏感是良好的身体表现和机体反应,是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标志。但是过度的敏感则是病态和心理不健全的反应,妨碍人的正常社交。

一、 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表现

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心理封闭。这种人虽然内心渴望有知心的朋友,但是又很难通过自己的方法确定这种亲密的朋友关系,所以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

2.猜忌多疑。这种人说话做事、与人相处都不自然,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引起别人的嫌弃与鄙夷。和朋友、同学相处时处处小心,表现得异常礼貌,实则给人以距离感和拘谨感。或者对小事情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给人以“小心眼”之感。

3.把自己作为社交的中心。社交的目的是满足双方共同的需求,是需要互相体谅和尊重的。但是敏感的学生却经常忽略这些,从来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中,这种心理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人际关系敏感产生的因素

据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即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问题更严重。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大学生活、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将视线从身边扩展到社会。思想逐步成熟,对社会看法不再那么极端,也形成了一定的为人处事之道。

笔者认为,家庭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有着深远影响。那些家庭和谐、父母感情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展现出更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包容力。而父母经常争吵,或者家庭暴力时有发生,或者离异家庭出身的学生,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的概率较大。

三、 人际关系敏感的应对措施

1. 辅导员应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加大力度。调查发现,有许多学生知道自己某方面存在问题,但并未主动寻求帮助。对于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 辅导员应该及时关心了解,而不是等具体问题发生时才施加干预。

2.辅导员应该分析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具体原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一般均为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或心理发育迟缓者。因此,辅导员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组织开展一些情境训练、自我探索、经验分享等活动。另外,定期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也是解决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一种有效办法。

3. 对学生实施心理咨询应该因人而异,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学生适应不同的方法, 所以辅导员在咨询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性格、个性、爱好等, 抓住关键问题, 同时又不忽视细节问题, 有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具体实施咨询,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地应对压力。压力应对方式对社交有显著影响。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阻碍社交,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则能促进社交。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端正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态度,使他们掌握应对压力的科学方法;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变革,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人数会越来越多,因此,及时进行反思做好这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当务之急。相信,在教育工作者努力以及社会的支持下,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将会慢慢融入大集体,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陷。

参考文献:

[1]闫春平.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

[2]朱洁,郭兆明.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效果[J].中国校医,2009,23(2).

[3]程淑英.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班主任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