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的改进
2016-06-30刘洪涛
刘洪涛
摘 要:本文从“DSP技术”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对这一课程的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和过程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通过本校不同专业多年、多批次学生的实践和验证,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DSP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DSP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结合实际任务要求,利用所学相关理论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开发,这与以往课程注重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多年、多批次学生的实践教学,对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和过程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一、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相对固定,缺少综合性实验项。DSP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章节较多,且对内容和学时安排不足,没有对整个外设模块的全部功能进行实验验证。另外,这一课程的宗旨是“学以致用”,而这样综合类的实验无法在实践环节中实施,这也增加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利于该课程的正常进行和学生今后的就业。
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TI的官方例程或所购买的实验箱案例,结合结果对项目文件的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外设模块编程使用方法、整体程序设计思想、设计步骤、调试方法的讲解说明,以致大多数学生项目在编译初期的出错后不会找错,更不用说根据后续的程序调试和程序设计了,背离了课程的实验目的。
3.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不对应。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验课教师与理论教学的教师往往不是同一人;二是由于实验的人数较多,时间跨度较大;三是所购买的实验仪器根本不能满足课程的要求。
4.实验报告流于形式。在课程学习中,如果把实验程序抄写在实验报告上,并不会提高学生的程序编写技巧和熟练程度,且程序的对错也并不能通过写在纸上来检查验证,必须通过编程环境来进行验证,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
二、课程实验环节的探索与改革
1.先布置自学内容,实验后讲解。本课程的实验采用了根据理论所讲的内容,布置该次配套的实验自学内容,然后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己先利用实验箱自学基础的内容,在正常的实验时间教师对学生自学内容进行总结后,仅对该实验项目的重点及特殊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再对自习内容出错的部分内容及讲解的内容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上文所述的自学预习的方式,然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完成一定功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在难以解决或思路不清时,教师应及时叫停,指导并演示。几次实验下来,学生的编程和动手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3.增加综合性创新实验和开放实验的课时。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编程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仅靠基础性实验是不够的。因此,在基础实验后,开设了三周左右的综合类实验设计和开放实验,教师在讲授了一定章节和进行了基础实验后,通过设定多个综合性开放案例设计题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自行进行程序设计,完成设计题目,并作出书面总结。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答疑、指导。最后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定,此成绩作为实验成绩中的一部分。通过上述训练,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实验过程和考核方式。在“DSP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强制实施结合引导的方法,即实验、自学、预习及正常的实验必须做。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及教师在特定方面的讲解和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及观察实验的现象结果,才可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性质及用途更加了解,进而使学生产生兴趣。课程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编程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和理论。本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减少了传统纸质实验报告的要求,每次实验后提交电子档程序及总结材料。考试采用上机实验的方式,考试过程中可以携带任何参考资料,最后回收电子档项目文件,根据提交的文件进行该课程的成绩评定。
三、结语
通过本校不同专业多年、多批次学生的实践和验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在实验预习、综合性创新实验和开放实验环节方面,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高国旺,党瑞荣,任志平.DSP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