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6-06-30马磊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马磊

摘 要: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本文以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大纲设置、分层教学、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评估系统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其学习成果的好坏归根结底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加以检验。传统的考试测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具有全面性。就英语教学来说,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与交流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学生仅仅在考试当中取得优异成绩,放下笔却没有办法张开嘴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的学习也必然是失败的。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重要发展方向。

一、设置符合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大纲

就高校各自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同学校会因学生基础、师资力量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对接方向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鉴于此,高校内部就要在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调整与设计,形成更加符合本校教学与发展实际的教学大纲,以对本校的英语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专业选择、就业方向的设置以及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定位,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制订教学大纲时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因素。例如,对于选择专业英语为日后就业方向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其提前涉猎专业英语知识,加强对英语文化以及社会习俗方面的认知。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选择和需求形成特定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大纲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更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应用需求。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很多高校在新生报到后不久,就会安排统一的英语分级考试。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将英语水平大致在同一区间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方便因材施教。当拥有不同水平、具备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以及英语学习氛围当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学习方式时,他们各自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表达能力才会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习惯,选择更具有目的性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例如,让处在A级别的学生排练英语话剧,在模拟情境当中提升口语表达力;让处在B级别的学生进行英语诗朗诵,纠正其发音,培养其语感;让处在C级别的学生观看纯英语的各类视频资源,感知英语氛围,提升英语底蕴。这样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与进步。

三、拓展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由于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和人格上较为成熟,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不同于枯燥乏味的高中,师生之间的定位并不明确,很多时候师生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包括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必要的心理管理能力。要想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第一要鼓励教师积极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自身的进步带动整个高校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第二,高校要做好长期的人才选拔与补充工作,让更多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拥有良好的社会人脉及实践路径的人才走入大学校园,走向三尺讲台,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当中,为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提供助力。

四、改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英语笔试是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并不能将其作为英语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除笔试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口语表达、即兴对话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高校要改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阶段性总结)相结合的教育评估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它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它也是各大高校今后发展中必然要更加重视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廖嵘.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旬刊,2010(8):77.

[2]马宇.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神州旬刊,2013(7):13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